今日问题:关于柑橘黑点病的症状描述正确的是?
本题选项:
A.在桔皮表面生绿霉
B.皮上长红褐色病斑
正确答案:皮上长红褐色病斑
出题单位:芭芭农场
答题路径:淘宝APP - 【芭芭农场】 - 集肥料 - 农场百科答题
答案解析:斑点初时小,红褐色,扩大后圆形。
柑桔黑点病又称砂皮病,是柑桔树脂病在叶片和果实上的一种表现,是我区目前柑桔上发生最普遍、危害比较严重的病害,严重影响柑桔果实的外观品质,降低商品价值。
柑桔黑斑病又名黑星病,是由柑橘叶点霉菌所引起的、发生在将成熟的柑桔果实上的一种病害。病斑初时小,红褐色。扩大后圆形,边缘暗红褐色乃至黑褐色,中部凹陷,灰褐色乃至灰色,其上生一个至几个以至十几个黑色小粒点。
柑桔黑斑病主要为害果实,使果实品质降低,不耐贮藏。果实在贮运期可继续发病。病斑较大,不规则形。病部往往受腐生菌侵染而引起寄主包括柑、桔、柚、甜橙、柠檬和香橙等。
黑斑病菌只在幼果起进行侵染,防治该病要贯彻以喷药保果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柑桔黑斑病原菌为柑橘叶点霉菌(Phoma citricarpn McAlp.)属半知菌类,球壳孢目。有性世代(Guig-nardia citricarpa Kiely), 属子囊菌。病斑上的黑色小粒点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近球形,黑褐色,大小为120(-350)微米×85(-195)微米,有孔口,孔口为14-17微米。分生孢子有两种类型,一种长椭圆形或椭圆形,单胞,无色,大小为7(-12)微米×5.3(-7)微米;另一种短杆状,两端略膨大,单胞,无色,大小为6(-8.5)微米×1.8(-2.5)微米。这两种分生孢子不产生在同一个分生孢子器里。分生孢子梗长形,顶端细,无色,单胞,大小为9(-11)微米×1(-2)微米。该菌发育适温为15-38℃,最适温度为25℃左右。
柑桔黑班病在中国广东、福建、台湾、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和四川等省都有发生。
柑桔黑斑病多发生在近成熟的果实上。在年桔果实上出现3种病斑:
①斑点初时小,红褐色,扩大后圆形,直径1-5毫米,多数为2-3毫米,边缘暗红色乃至黑揭色,隆起,中部凹陷,灰褐色乃至灰色,其上生一至数个乃至几十个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器),几个斑点可以联合成较大的不规则的病斑。病部不深入果肉。
②斑点细小,直径约1毫米,圆形,边缘砖红色,稍隆起,中央淡褐色,微陷,无小黑色粒点(分生孢子器),斑点密布于果面某一部分,多时占整个果面的1/3-1/2,但并不扩大联合。
③整个病斑黑褐色或黑色,深陷,无隆起的边缘,直径约1毫米左右,有或无黑色小粒点。
在红柠檬果上出现与年桔上的②③种斑点相似的病斑。在茶枝柑上则只出现与年桔上的①种斑点相似的病斑。在蕉柑果实上出现与年桔上的①和③种斑点相近的病斑,后一种斑点在田间植株上可扩大联合成不规则的大斑块,无黑色小粒点。甜橙类的果实上病斑有两种,与年桔果上的①和②近似。
在茶枝柑、年桔和红柠檬等柑桔类染病小枝条和叶片上出现小斑点。枝条上的斑点与年桔果上的②种斑点相似。一个枝条上一般有几个病斑,但大多无黑色小粒点,少数有2-3个小黑粒。叶片上的病斑与年桔果上的①斑点相似,直径1-1.5毫米,大多在1毫米以内。每张叶片上有几个至几十个病斑,但不联合成大斑块,大多无黑色小粒点,少数有3-4个小黑粒。斑点可穿透叶的两面,有的病斑发生在主脉的背面,不穿透两面,呈梭形或椭圆形,局限在主脉上。
果实受害后,品质降低,不耐贮运。病斑多时常引起落果和腐烂。
贮运期果实继续发病,病斑较大,不规则。病部往往受腐生菌侵染而引起腐烂。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