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问题:哪种非遗技艺被称为“细金工艺”?
本题选项:
A.景泰蓝制作技艺
B.花丝镶嵌制作技艺
正确答案:花丝镶嵌制作技艺
出题单位:答答星球
支付宝蚂蚁新村小课堂 - 2025年07月30日 - 答案
答案解析: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又称“细金工艺”,也是“花丝”和“镶嵌”两种制作技艺的结合。明清两代是北京花丝镶嵌的兴盛时期,成为宫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这一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花丝镶嵌制作技艺,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地方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花丝镶嵌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即已出现,至明代达到高超的水平。清代以后,花丝镶嵌有了更大的发展,精品不断涌现。花丝镶嵌是一门传统的宫廷手工技艺,主要使用金、银等材料,通过镶嵌宝石、珍珠或编织等工序,制作成工艺品。花丝镶嵌工艺复杂,大致可分掐、填、攒、焊、堆、垒、织、编八种手法,技艺精湛,造型优美,花样繁多,具有传统的艺术特色。
花丝镶嵌为中国特种工艺之一,即将金、银、铜拉成丝,运用各种技法制成各种首饰、器物等装饰品。“丝”,在商代青铜铸造时代已出现凹凸丝状纹饰。在汉代已出现成形的金丝编(汉代金缕玉衣),并有非常细致、精巧和完整的花丝镶嵌作品。“嵌”,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琉璃嵌和玉石嵌,到了北齐已经相当精美和完善。饰品金光腾耀,丝嵌斑斓,精巧独致。花丝镶嵌工艺在唐代为高度发展阶段,工艺已达到相当娴熟程度,可谓出神入化。到了清代,工艺得到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大厂回族自治县隶属河北省廊坊市,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造就了花丝镶嵌工艺的诞生、传承和发展。大厂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可上溯到汉代。从赵家沟古墓群出土的装饰盒等文物中,花丝镶嵌工艺已初露端倪。明代波斯人随永乐皇帝北迁,定居大厂,带来了传统的波斯图案和手工技艺,与当地的花丝镶嵌技术相结合,将花丝镶嵌制作技艺提高到一个全新水平。明、清两代大厂花丝镶嵌被指定为专供品。
北京花丝镶嵌以编织、堆垒见长,还常采用点翠工艺,即把翠鸟的蓝绿色羽毛贴于金银制品之上,以增强艺术效果。老北京的花丝镶嵌匠人多聚居于通州,1958年成立的北京花丝镶嵌厂是北京花丝镶嵌工艺品的主要生产企业,产品多用于出口。20世纪80年代末,该厂出口数量锐减,呈现衰落局面。2002年,北京花丝镶嵌厂宣告破产。
2008年,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125。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