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问题:1925年5月在____举行的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上,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
本题选项:
A.上海
B.武汉
C.广州
正确答案:广州
题目来源:《中国共产党简史》(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年版)
出题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
拓展阅读:
1925年5月在广州举行的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上,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中国革命需要有“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取得领导地位”。为此成立了职工委员会,并决定召开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以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
1925年5月1日至7日,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281人,代表166个工会、54万多名会员。大会通过了30多个决议案。其中,《经济斗争决议案》提出,工人阶级经济斗争的切近要求是:规定最低限度的工资,8小时工作制,反对一切虐待,女工童工生活的改善,实行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险,取消包工制。《工人阶级与政治斗争决议案》指出,“为改良生活,必须不断奋斗,但工人阶级要达到完全自由,只有在工人阶级推翻资本制度,自己掌握政权之后”。这说明,工人阶级只进行经济斗争是不够的,还必须将经济斗争发展为政治斗争。
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总工会总章》规定,“本会以团结全国工人,图谋工人福利为宗旨”。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包括25名委员。在第一次执委会上,推选林伟民为委员长,刘少奇等人为副委员长。
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诞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工会实现了组织上的团结和统一。
大会闭幕不久,便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上海工人和学生200多人进行演讲和示威,控诉列强的罪行。帝国主义者出动巡捕,逮捕许多工人和学生。下午2点多,近万名群众在老闸巡捕房门前示威。英帝国主义要求巡捕向群众开枪,死亡13人,重伤数十人,轻伤无数,还有50余人被捕。
5月31日,上海总工会成立。随即,在全国范围内的反帝怒潮中,地区性总工会和全国性产业工会纷纷建立,进一步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1925年6月开始的省港大罢工。省港大罢工持续了16个月,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工人运动史上也是罕见的。
在党的建设史、工人运动史、中国法制史中,都绕不开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机构;她存在时间很短,发挥作用却很大,影响深远。这个机构,就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党的一大决议指出“本党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决定集中精力组织工厂工人。然而,当时党员人数少,且当时党组织还不能在上海进行合法公开活动,党中央急需成立一个可以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构。党的一大召开后不到20天,1921年8月11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便在上海公开挂牌办公,发表宣言,出版机关刊物《劳动周刊》。随后北京、武汉、湖南、广东、济南等分部设立起来。1922年,因书记部机构和驻地几次被查抄、相关人员被非法判处徒刑或遭通缉,于是遵照中共中央决定于8月迁往北京,同时取消北京分部、成立上海分部。1923年二七惨案爆发后,北京总部亦被查封、领导人被通缉,3月又迁往上海,此后书记部再没组织大的工人运动。1925年5月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上决定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宣告书记部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正式撤销。
书记部自成立之日起,党通过这个先进组织和公开机关,向工人宣传马列主义,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发动和领导罢工斗争,掀起了第一次中国工人运动高潮,在职工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被公认为全国工运的总领导机关,为党成功领导中国革命、为中国工运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党的建设和工运史上具有开拓性的重要地位。
广泛提高工人觉悟
党做职工运动,起初是以“提倡平民教育”为名接近群众的。党的一大纲领要求各地区、各行业工人积极创办工人补习学校,以唤醒工人觉悟、启发工人自觉组织工会。书记部及各分部成立后,即投入繁忙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教育工人掌握和运用阶级斗争这个马克思主义的锐利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劳动周刊》(书记部迁京后改为《工人周刊》)和各分部刊物等宣传阵地,北京长辛店、上海小沙渡工厂区等各工人补习学校,纷纷向工人宣传工人阶级团结和组织的重要性,启发工人按产业组织起来。
组织和成立工会
1921年5月,北京的党组织在长辛店领导成立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工会,它与帮会、同乡会不同,是由工人自己组织、为全体工人伸张正义的。在共产党人的积极推动下,到1922年4月,全国各种工会团体已达100多个。书记部特别重视地方总工会和产业总工会,先后成立了武汉工团联合会、湖南工团联合会、汉冶萍总工会,有的包括一二十个工会,会员约3万人,还有后来成立的全国铁路总工会。
发动、组织和支援罢工
在提高工人觉悟和建立产业工会的基础上,书记部有组织地开展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资本家三重压迫的罢工斗争。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第一怒涛、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最后一个怒涛,13个月里全国发生罢工187次,参加人数在30万以上,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最终推动职工运动从改良生活的经济斗争转到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新阶段。其中著名的香港海员、安源路矿工人、开滦煤矿工人、京汉铁路工人4次大罢工,都是在书记部支援或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书记部迁往北京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北方铁路做了罢工潮之骨干先锋,便于就近指挥,还能公开开展工作。
发起和召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
1922年5月,书记部发起并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出席代表173人,代表100余个产业工会27万会员。会议通过了《罢工援助案》《八小时工作制案》《全国总工会组织原则决议案》等10项决议案,并决定在全国总工会成立之前,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全国工会总通讯机关,就此确认了书记部在全国工人运动中的领导地位,即全国工人运动的总领导机关,已有指挥全国职工运动之权。2018年10月召开的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议次序,就是起源、延续此次劳动大会的。
亮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
那时共产党员多以知识分子组成,对工人入党十分慎重,于是介绍工人入党必先介绍入书记部,书记部成了工人入党的经过机关,提升了党在工人中的分量。书记部在其上海办公场所公开挂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牌子,知情人都知道这是共产党公开的“罢工司令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时,书记部凭借较高威信,在会场把“中国共产党万岁”口号,与“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口号一并布置;大会由一名共产党员主持到底,并临时动议决定书记部为全国工会总通讯机关,会议取得了意外成功,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发挥重要政治影响的起点。
发起劳动立法运动
1922年七八月份,书记部组织全国工会举行劳动立法运动,发布《劳动法案大纲》,争取工人阶级的政治自由。《大纲》共19条,主要是要求工人有集会、结社、罢工、缔结团体契约、国际联合等权利,实行8小时工作制、禁止超过法定工作时间,保障工人最低工资和享受劳动保险以及保护女工、童工等。大纲规定,禁止雇佣16岁以下的男女工,禁止18岁以下的男女工担任剧烈、有害卫生及法定工作时间外的劳动,劳动者有权参加政府经济机关、企业机关等,国家设立劳动检查局,各种劳动者享有休1个月年假权,农民生产品价格由农民提出等。法案深入工人群众心中,变成罢工高潮中斗争的纲领,成为全国工人罢工行动的统一意志。存续3年零9个月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党的事业和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虽然转瞬即逝,但她在中国工人和劳苦大众心中却留下了一座丰碑。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