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项答题/正文
1973年,在江苏苏州召开的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____发表了《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一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为庆祝配套成功50周年,中国科技馆和中国农学会联合主办“

 2023年06月01日  阅读 337  评论 0

摘要:问题:1973年,在江苏苏州召开的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____发表了《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一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为庆祝配套成功50周年,中国科技馆和中国农学会联合主办“稻谷飘香,禾下追梦——中国攻克杂交水稻难关50周年展览”,展览于2023年5月30日起在中国科技馆面向公众开放。答案:袁隆平。

当前问题:1973年,在江苏苏州召开的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____发表了《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一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为庆祝配套成功50周年,中国科技馆和中国农学会联合主办“稻谷飘香,禾下追梦——中国攻克杂交水稻难关50周年展览”,展览于2023年5月30日起在中国科技馆面向公众开放。

正确答案:袁隆平

题目来源:暂无

出题单位:中国科学技术馆

题目归属:2023年05月30日 - “中国攻克杂交水稻难关50周年展览相关知识”专项答题

拓展阅读:

1973年,在江苏苏州召开的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袁隆平发表了《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一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为庆祝配套成功50周年,中国科技馆和中国农学会联合主办“稻谷飘香,禾下追梦——中国攻克杂交水稻难关50周年展览”,展览于2023年5月30日起在中国科技馆面向公众开放。

1973年10月,在苏州召开的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袁隆平发表了《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一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是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科研人员多年来潜心研究的结晶。1960年7月,时任湖南黔阳农校教师的袁隆平在一块试验田里发现一株天然杂交稻,萌发了研究杂交水稻、提高粮食产量的念头。经过几年艰苦试验和科学分析,袁隆平写出了他的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1966年《科学通报》第4期上。杂交水稻研究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1970年秋,根据袁隆平“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杂交”的设想,他的学生李必湖在海南找到一棵雄性不育株。转育出来的三粒雄性不育种子被命名为“野败”,为“三系”配套打开了突破口。

1971年春,在湖南省委的领导下,成立了由湖南农科院、农学院、师范学院、黔阳农校和贺家山原种场组成的省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以袁隆平为代表的黔阳农校科研组把“野败”植株和其他不育材料分发给13个省市的20多个单位,进一步开展以“野败”为主要材料的“三系”配套攻关会战,加快了“三系”配套进程。

1972年春,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林科技座谈会上,杂交水稻被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由中国农林科学院和湖南省农科院主持,组织全国力量搞协作攻关。

1973年,在突破了“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基础上,张先程等在东南亚品种中找到了一批优势强、花药发达、花粉量大、恢复度在90%以上的“恢复系”。“三系”终于配套成功了!

1974年,湖南开始试种杂交水稻,亩产超过650公斤,充分显示了它的增产优势。

1975年,试种面积达到5600亩。

1976年,全国示范推广面积扩大到208万多亩,全部增产20%以上。

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推广,为我国粮食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1976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28631万吨,比1965年增长47.2%。从1976年到1987年,中国的杂交水稻累计增产1亿吨以上,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6000多万人。我国可以豪迈地宣布: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粮食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www.awrui.net/xuexi/zhuanxiang/19616.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鸭先知博客

鸭先知博客是一个记录日常学习的博客网站,然后把每天的学习内容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期待与您共同进步。
  • 文章27044
  • 评论0
  • 浏览8789004
排行榜
随机推荐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