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问题:“赶茶场”,是以什么为中心的综合性传统民俗文化事项?
本题选项:
A.古茶场
B.茶场庙
正确答案:古茶场
出题单位:答答星球
支付宝蚂蚁新村小课堂 - 2023年09月18日 - 答案
答案解析:“赶茶场”,又称“茶场庙庙会”,是以“古茶场”为中心的综合性传统民俗文化事项。古茶场,由茶场庙、茶场管理用房、茶场三大部分组成。古茶场始建于宋,是宋代的榷茶基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会(赶茶场),浙江省磐安县地方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赶茶场”庙会的“春社”时节(正月十五),当地茶农盛装打扮,来到茶场,祭拜“茶神”真君大帝,并在茶场内举行演社戏,挂灯笼、迎龙灯等民俗文化活动。
而在“秋社”(十月十五),活动又别具一格。茶农和百姓带着秋收后的喜悦,拎着茶叶和货物,从四面八方到茶场赶集,形成了盛大的传统庙会。
期间,有三十六行、叠罗汉、抬八仙、骆驼班、铜钿鞭、大头和、大花鼓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表演及迎大旗、迎大凉伞等民俗活动。
“赶茶场”又称“茶场庙庙会”。是以“古茶场”为中心的综合性传统民俗文化事项。
古茶场,坐落于磐安县玉山镇玉峰村 (原马塘村) 的茶场山下,由茶场庙、茶场管理用房、茶场三大部分组成。古茶场始建于宋,是宋代的榷茶地, 历代的茶叶交易中心,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峰周氏宗谱》 中赵基所撰 《濮山先生传》 载:“茶场山者,古宋所榷茶地也,设官监之,以进御命,曰‘茶纲’。”
“赶茶场”缘起于对许逊的崇拜。相传,晋代道士许逊曾游历磐安, 修炼于玉山。其间,许逊传授制茶技艺,发展茶叶生产,打开茶叶销路, 深受民众爱戴。为感许逊恩德,当地茶农为其建庙立像,尊祭为“真君大帝”“茶神”,世代供奉,对其事迹更是广为颂扬。后来逐渐形成盛大的庙会,即“赶茶场”。在过去,春茶开摘前,必先祭拜“茶神”,然后才上山采摘,摘下的第一捧新茶必先供奉“茶神”。
“赶茶场”分春、秋二社,即在春季和秋季各举行一次活动, 称为“春社”和“秋社”。
春社: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茶农要“祭茶神”,茶场要 “ 演社戏”, 家家户户要“ 挂灯笼”,各村要“迎龙灯”到茶场庙 “朝殿”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热闹而隆重。春社期间,玉山区域的茶农皆盛装出行,万人空巷, 赶往古茶场迎接盛事,为新的一年祈福。《玉山竹枝诗》云:“茶场山下春昼晴,茶场庙外春草生,游人杂众香成市,不住蓬蓬社鼓声。”
秋社:每年农历十月十六举行,内容又别具一格。茶农要“祭茶神”,隆重庄严;“茶神”要巡游茶山,仪式古朴;茶场山脚要“迎大旗”,遮天蔽日;戏班要“演社戏”,三天三夜;“大凉伞”“三十六行”“罗汉班”“盘车”“铜钿鞭”“大头舞”“大花鼓”等民俗活动纷至沓来,集聚一堂。这些群体性民俗活动都是由玉山七都半村民自发组织,年年盛况空前。还有热闹非凡的物资交流会,周边的人们都要到古茶场赶集。这是茶农秋收后的喜悦,忙碌了一年的欢聚,对茶神许逊的无尽感恩。
“赶茶场”最大的特色在于“赶”,无论“春社”还是“秋社”,人们都要虔诚地“赶”到古茶场,或带来民俗表演,或带来各式货物,或带上美好祈愿,集体上演一场热闹、盛大、恭敬、祥和的茶场盛会。
2008年6月7日,庙会(赶茶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Ⅹ-84。
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庙会(赶茶场)为重要组成部分。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