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蚂蚁新村/正文
堆花绣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特有的手工装饰工艺

 2024年08月27日  阅读 126  评论 0

摘要:支付宝蚂蚁新村小课堂问题:非遗小知识:堆花绣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特有的手工装饰工艺?答案:苗族。

今日问题:非遗小知识:堆花绣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特有的手工装饰工艺?

本题选项:

A.满族

B.苗族

正确答案:苗族

出题单位:答答星球

支付宝蚂蚁新村小课堂 - 2024年08月26日 - 答案

非遗小知识:堆花绣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特有的手工装饰工艺

答案解析:堆花绣又称堆绣或立体绣,是苗族特有的手工装饰工艺,也是苗族妇女服装的独特饰品。简单来说,堆花绣是一种将刺绣与拼贴相结合的刺绣工艺,画面工整规律,绣法色彩斑驳,造型大胆夸张,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和立体感。

苗族堆花绣(简称堆锈),它是苗族服装上的主要饰品,分布在凯里清水江沿岸的翁项、地午、凯棠、九寨、板溪等30个多村寨。

查翁项青杠寨的李巫冷(杨昌贵的妻子)有几套不同时期、不同堆花绣为花饰的苗族服饰。据她介绍,其中有一套服饰的绣片从高祖太杨巫类传给曾祖太潘巫娜,再传祖太杨巫口,传母亲杨巫欧,现在传到她的手头,她现在60余岁。花绣翻用了几次,衣服换了几代。历经二百年左右。从她的服饰来看,服饰有两大类,一类为堆花绣服饰,一类为打籽绣服饰,它们的花纹有共同的起源,又有不同的发展。开始都以织锦为基础,有些部位兼刺绣,每块花片的边缘都用一道或两道三角形图案加以装饰,民间俗称“狗牙瓣”,后来发展为三角形,形成现在精美的堆花绣。

堆花绣服饰系交襟型中的一种,因其呈藏青色、紫红色、或黑色,在文献中把这种服饰的苗族人称黑苗。服装大袖,大领交襟右衽。一般长60厘米,宽70厘米,前衣左右摆各长130厘米,宽30厘米。袖长25厘米,宽23厘米。穿时交襟于胸,左襟压右襟,两摆交叉成三角形。衣长平直,不收腰身。裙系中长百褶裙,苗语称“库里”,长60厘米,展宽1160厘米。花饰袖、领、襟及裙脚等部位。

苗族堆花绣,用棉花、蚕丝、绸缎、绫子、染料、兰靛、白芨、蘑芋、苦楝树、栋青树棉花用于纺纱织布;蚕丝用于织锦织绫、刺绣;白芨、磨芋因其有粘性、透明无色,锤烂熬水,用于浆布壳、绫片,使其硬化;兰靛用于泡染布和线,使其呈藏青色;苦楝树用根、茎,栋青树用叶,混合熬水,泡染藏青色布呈紫红色。

此外,堆花绣制作还要剪纸做模本,要编织线和缠丝作装饰。剪纸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前辈一代传一代的传统剪纸;另一种是当代人对古歌、传说和对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的感受,创作出有时代意义的剪纸。

编织线的加工是在编织架上用手工编织而成。编织架用木棒、木板做成园椎体式的木架,也有用水桶代替。编织时,用一棵白或红的棉线和八棵不同色彩深兰色的丝线掐成一束,一头固定在园锥体头上,另一头分别缠在九个竹钩上,竹钩各吊一颗烧就的泥团,把线拉直,分别排列在园形或半园形的底盘外围,棉线在中,丝线分别在两边,一边四棵。编织者用手工编织成带,带中间现出一串白或红的园点,这种带叫“嗄给兰”(蛙蛋带)。主要用于堆花绣片组合时接头的装饰。

缠丝线加工用两棵白线缠绕而成。加工时,用一棵较粗的白棉线,一棵较细的白丝线,两棵线一起固定在有一定重量的物体上,使其呈垂吊式。蚕丝的另一头缠在一棵能转动的竹筒上成线圈,固定在较高的墙上,白棉线的另一头缠在一根竹钩上成线团。制作者手握竹钩不断向一个方向搓转,白丝线跟着白棉线搓转的方向不断向上缠绕,呈具弹性的线,要求缠紧,既不漏缝,也不重叠,这种线叫“猴纳”(缠丝线)。主要用于打籽绣或两针绣的边缘,具有镶边或锁边的效果。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www.awrui.net/mayi/xincun/25100.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鸭先知博客

鸭先知博客是一个记录日常学习的博客网站,然后把每天的学习内容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期待与您共同进步。
  • 文章27099
  • 评论0
  • 浏览8800054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