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问题:以下哪一项是浙东民间手工艺“灰雕”的主要原材料?
本题选项:
A.草木灰
B.蜊灰
正确答案:蜊灰
出题单位:答答星球
支付宝蚂蚁新村小课堂 - 2024年08月28日 - 答案
答案解析:灰雕是浙东民间的传统手工艺,2009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灰雕的主要原材料是一种叫蜊灰的材料,它是用沿海地区从浅海中捞上来的贝壳煅烧而成,用来装饰墙体,既能增强牢固度,又有观赏价值。
灰雕,浙东民间手工艺之一,有悠久的历史,祠堂、庙宇、寺观、邸宅等建筑,都会用到灰雕装饰。
宁波灰雕工艺的历史十分悠久,早些年在东钱湖就发现了南宋时期技艺相当精良的“石牌坊”,即采用了“灰泥”作填料来装饰,历经800年风雨仍坚固黏结。
尤其在明清至民国期间,灰雕装饰更是成为新建宅院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现在,在宁波城较具代表性的“灰雕建筑群图”有:九龙湖度假区的“九龙壁”图,镇海庄市曙光村色调质朴、人物生动形象的“魁星点斗”图和长10米、高1.8米的“八仙过海”灰雕图,鄞州区天童禅寺的屋顶、墙头和墙壁等处都有许多龙凤、花鸟的灰雕“踪迹”。
宁波灰雕的独特技艺,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值得我们宁波人去保护和传承。
灰雕是以经过特别处理的石灰为主料,用批刀直接雕贴于墙上或檐下,干结后形成的各种图案、山水、人物画面,具有浮雕的艺术效果。它有用料简,操作易,耐久存等特点,所以常见于庙宇楼堂装饰中。
灰雕又叫“灰批”,是以经过特别处理的石灰作为主料,用批刀直接雕贴于墙上或檐下,干结以后形成的各种图案。开平灰雕起源于清代中叶、盛行于民国年间,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首先出现在建筑讲究的礼堂和庙宇的墙上,作为寓意吉祥的装饰物。后来,随着开平乡村中大批用优质青砖建造的民居的出现,灰雕工艺大量用于民房墙上作装饰,成为了民间建房中的一项必备的工序。
根据形态不同,开平灰雕可以分为平雕和立雕两大类型。平雕工艺在山花与门楣、外墙装饰上普遍使用,制作工序相对简单。立雕工艺常用在塑造人物、动物、花鸟等形象上。在华侨回乡建设的风潮前,灰雕作品中狮子、花鸟、山水、福禄寿等寓意如意吉祥兆头的图案比较多。华侨回乡后,具有中西合璧元素的图案就多起来了。
灰雕制作过程颇为复杂,每道工序都细致考究,光是材料准备就颇为考究,首先将石灰用水泡成灰浆,将干稻草剪碎成段,然后将稻草段用石灰浆一层层浸泡,制成“草筋灰”,然后加上水泥、沙,用作灰雕的底部用料。其次得制作“纸筋灰”,将草根灰浸泡20天左右,打磨成浆后加入糯米粉、红糖等材料,混合便成“纸筋灰”,用作灰雕的表层材料,如果需着色,就在“纸筋灰”中加入矿物颜料。
灰雕的材料制作好以后,必须在墙壁上进行施工。匠人需根据图案的造型需要,在墙上用钢钉、铜线作筋线做坯,再用草筋灰一层一层指引,最后用纸筋灰做成灰雕图案的表层,经过细致的批修,栩栩如生的浮雕便呈现眼前。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