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碳中和问答/正文
哪些因素导致了珊湖群的骤减

 2022年05月21日  阅读 342  评论 0

摘要:微信碳中和问答问题:哪些因素导致了珊湖群的骤减?答案是:以上都是。

本题问题:哪些因素导致了珊湖群的骤减?

题目类型:选择题

本题选项:

A.海洋垃圾

B.岛礁开发

C.过度采挖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以上都是

出题单位: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

答题路径:微信APP - 【碳中和问答】小程序。

答案解析:以上这些,以及活鱼贸易都是。除了海洋垃圾带来的破坏,其他人为活动(岛礁开发、过度采挖、活鱼贸易等)更造成了珊瑚群的骤减。

珊瑚是一种生活在海底、外形形似花树且无法移动的一种动物。珊瑚的起源可追溯到25亿年前,在漫长的岁月中,它们保持了顽强的生命力,不论是地质变迁还是气候变化,都没能让珊瑚灭绝。

同时,作为珊瑚的存在结构之一,珊瑚礁之于海洋,如同森林之于山川,它不仅影响着海底的生态环境,也为许多海底动植物提供了生存家园。据悉,仅占海洋面积千分之二的珊瑚礁,却生活着海底近1/4的生物。

近年来,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供的数据表明,全世界的珊瑚礁有11%遭灭顶之灾,16%已不能发挥生态功能,60%正面临严重威胁,国内的珊瑚礁同样现状堪忧,中国南海本拥有全球2.57%的珊瑚礁资源,位居世界第八。但是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作用,南海的珊瑚覆盖率已经减少了80%!

在过去,南海珊瑚礁被誉为“海底的热带雨林”,它不仅是南海最重要、最具特色的生态系统,更直接影响到我国南海海域约 3 000 000平方公里的生态特征。从大方面来说,珊瑚礁作为南海唯一的陆地国土类型,在维护我国海洋领土完整、行使国家主权和资源供给等方面,也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分布区域来看,我国南海珊瑚礁可大体分为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东沙群岛、海南岛、台湾岛和华南大陆沿岸等七大区域。其种类也涵盖了环礁、 台礁和岸礁等多种类型,其历史可追溯到2000万年前。

而如今,在全球珊瑚礁急剧退化的大环境下,南海珊瑚礁也未能幸免,其退化速率甚至高于全球平均值:据数据统计,截至2010年,南海的珊瑚岛礁由于海洋污染、过度捕捞和长棘海星的爆发,在近10-15年的珊瑚平均覆盖率,已经从60%已经下滑至20%左右。

不过,如今有一新型的措施,让珊瑚们有了新的栖息之地,那就是人工鱼礁。

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其目的是:

1、改善海域生态环境;

2、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

3、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

人工鱼礁,也被政府列入海洋牧场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据悉,截止到2016年,全国海洋牧场建设资金的投入已超过80亿元,全国人工鱼礁建设规模已达2千万空方,礁区面积超过11万平方公里。

而投放于南海的人工鱼礁,自2000 年起便持续火热建设着。沿海各城市纷纷将人工鱼礁作为养护和恢复海洋渔业资源、改善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以广东沿海为例,人工鱼礁建设以生态公益性人工鱼礁为主,目前已建成人工鱼礁区24座,在建15座,并持续、切实地发挥着作用。

花费精力如此之大,当然效果也非常喜人。南海人工鱼礁春夏季投礁一个月后,礁体覆盖率就能超过95%,各类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鱼卵及幼鱼的平均密度比投礁之前都有了明显增加。一般情况下,人工鱼礁3个月内每平方米的湿重可达21kg,附着生物可达152种。可以说,珊瑚、其他软壳生物、贝类,都在这里找到了“新的家园”。

人工鱼礁所以能够成为新家园的原因,就在于人工鱼礁上可以大量附着甲壳类、贝类等多种生物,从而吸引鱼类。而鱼礁形成的上升水流、涡流等复杂流态则可将海底营养盐和沉积有机物带至中、上层,增加水域的肥沃度,促使饵料生物的繁殖生长,进一步吸引鱼类集结,维持海底生态平衡。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awrui.net/Tencent/WeChat/tanzhonghe/10497.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鸭先知博客

鸭先知博客是一个记录日常学习的博客网站,然后把每天的学习内容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期待与您共同进步。
  • 文章27099
  • 评论0
  • 浏览8800054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