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碳中和问答/正文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导致

 2022年04月17日  阅读 283  评论 0

摘要:微信碳中和问答问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导致?答案是:以上都是。

本题问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导致?

题目类型:选择题

本题选项:

A.大气压强增加

B.海水酸性降低

C.海水温度降低

D.全球变暖加剧

正确答案:以上都是

出题单位:腾讯金融研究院

答题路径:微信APP - 【碳中和问答】小程序。

答案解析: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会加剧全球变暖。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不仅会加剧全球变暖,还会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产碳酸,使海洋表面水体酸性增强。

过多吸收二氧化碳,水稻、小麦产量显著提高,营养成份下降。这一结论是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与日本同行合作,历时4年开展的自由空气条件下的升高二氧化碳浓度控制技术的研究,最近获得的。

二氧化碳作为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而大量排放,造成全球变暖等气候环境变化,已是万夫所指。但它又是植物最好的养料。

有资料显示,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已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v升高到现在的370pp?mv,且仍然以0.5%/年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50年前后,将达到450—550ppmv之间。

众所周知,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动物呼吸正好相反,它们吸入二氧化碳,排出氧气,随着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这些植物好比是人类进入高压氧舱,它们的生理、生化过程及其生态系统必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通过4年的研究,南京土壤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由于实验田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显著提高,就好比为农作物施加了气体肥料。水稻、小麦产量比对照田块分别高出约10%—14%和12%—20%,生长周期也短了6—9天。在稻麦将要成熟的季节,大片的良田还是郁郁葱葱时,试验田内的水稻、小麦却已经泛黄了。 

同时,稻米的外观、口感等品质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稻谷的整精米率极显著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极显著提高,使稻米糊化温度极显著提高。通俗地讲,就是稻米看起来更白了,吃起来更黏了。

产量提高的同时,粮食里的营养成分却下降了。如人体所需的蛋白质、氨基酸及微量元素铁、锌等这些营养成分含量明显下降。按目前观测的数据进行推测,到2050年前后,粮食中的蛋白质含量会降低10%。根据这种趋势,科学界提出了“隐性饥饿”的说法,也就是说虽然每顿饭你都吃饱了,但实际摄入的养分不足,甚至还没到下一次用餐时间却又饿了。虽然这种说法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我国是水稻生产大国,产量居世界第一。预计从2030年起我国将处于人口高峰期。因此水稻产量的高低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引起的农田生态系统一系列的变化,将涉及到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化肥和农药等重要方面。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awrui.net/Tencent/WeChat/tanzhonghe/9316.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鸭先知博客

鸭先知博客是一个记录日常学习的博客网站,然后把每天的学习内容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期待与您共同进步。
  • 文章27099
  • 评论0
  • 浏览8800054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