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知识问答/正文
古代为什么会形成“先干为敬”的礼俗

 2022年05月13日  阅读 353  评论 0

摘要:问题:古代为什么会形成“先干为敬”的礼俗?答案是:暗示客人酒里无毒。

问题:古代为什么会形成“先干为敬”的礼俗?

本题选项:

A.暗示客人酒里无毒

B.显示自己的酒量好

C.告诉客人渴了

D.给客人做示范

正确答案:暗示客人酒里无毒

答题路径:支付宝APP - 搜索 - 步步宝 - 动动脑 - 知识问答

答案解析:主人先饮是暗示客人“酒里无毒”,可以放心饮用之意。

我们都知道,“先干为敬”是在敬酒时,让在场的其他人见证自己先喝,随后让对方再喝的一种酒桌礼节。我们通常说“我先干为敬,你随意”,不但表达了自己喝酒的豪气,还表达了对对方的尊敬。

也许我们大多数人会觉得这句话是从近代人才有的,其实不然。“先干为敬"的劝酒方式,我国古已有之,伴随着饮酒的兴盛,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延伸出来的。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喝酒时,室内以东向为尊,东向为“上席”,请最尊贵的人面东而坐:堂上则以南向为尊,应请最尊贵的客人向南而坐。按照尊卑长幼排序坐好之后,酒席就可以开始了。

开始喝酒时,主人须先于客人饮酒,称为“献”,这种礼仪起源悠久,主人先饮,向客人暗示“酒中无毒”,可放心饮用之意。主人饮过之后,客人亦须回饮,以敬主人“献酒”之意,称为“酢”,即为“报”。之后,主人再劝客人多饮,自己仍需必先饮以倡之,称为“酬”。这就是“应酬"的由来。

宋代诗人刘子罩在《叶集之举士特唱和因次韵》中写道:“漂泊分携后,因难会面时。夜灯初献酒,春草旧题诗。游宦君虽厌,才名众所期。不应和倦翼,寂寞恋南枝。”诗人在久别之后,久逢友人,不禁欣喜。来到友人庄上,在友人的邀请之下,不禁多饮了几杯,令诗人心思翻涌,诗意盎然。晋楚鄢陵之战中,楚国军事长官禁不住部下的劝酒,以酒解渴,结果贻误战机而被处死,这就是“竖谷阳献酒”的故事。部下投上司所好,将军又不能坚持军纪,最终都会酿成大祸。

人们在喝酒之前总喜欢先碰一下酒杯,或举杯欢庆,或表达祝福,或表示尊敬。这种碰杯礼仪发源于古希腊。古希腊人爱好葡萄酒,在喝葡萄酒的时候他们发现,喝酒不但是“口腹之欲”,人的很多其他器官也可以从喝酒的过程中得到乐趣。

比如说,鼻子可以闻一闻酒香,眼睛可以看一看酒色,舌头可以品一品酒味,只有耳朵享受喝酒的乐趣不到。希腊人就想出了在喝酒之前,互相碰一下杯子,让杯子发出的清脆的响声传入耳中,这样耳朵也就能感受到喝酒的乐趣了。

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各国之间明争暗斗,交往频繁,谋士辈出,而饮酒成为沟通的重要道工具。在宴请的时候宾客总担心主人会在酒中下毒,所以主人会先喝杯中之酒,以示酒中无毒,来表明自己的诚意。后来,我国江南地区,风流才子与佳人对饮时,才子往往“先喝为敬”,表示对佳人的尊敬以讨佳人欢心。

久而久之,“先干为敬”也就成为一种酒桌上的礼仪,流传至今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awrui.net/mayi/wenda/10273.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鸭先知博客

鸭先知博客是一个记录日常学习的博客网站,然后把每天的学习内容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期待与您共同进步。
  • 文章27099
  • 评论0
  • 浏览8800054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