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蚂蚁新村/正文
以下古人中谁曾担任过古代“司寇”一职

 2023年03月14日  阅读 323  评论 0

摘要:支付宝蚂蚁新村小课堂问题:以下古人中谁曾担任过古代“司寇”一职?答案是:孔子。

今日问题:以下古人中谁曾担任过古代“司寇”一职?

本题选项:

A.韩非子

B.孔子

正确答案:孔子

题目来源:答答星球

支付宝蚂蚁新村小课堂 - 2023年03月14日 - 答案

以下古人中谁曾担任过古代“司寇”一职

答案解析:司寇是中国古代主管刑狱的官名。《荀子·宥坐》中记载,孔子为鲁国司寇时审理父子纠纷案,拘押了儿子却迟迟不裁决,三月后父亲主动撤诉便释放了儿子。孔子解释:治理国家,应以教化为主。此案成为后世效法的圭臬。

司寇,即伺寇,意为伺察寇盗。司寇是一种古代刑法,源于秦代,术语徒刑(剥夺罪犯人身自由)的一种。

秦代的刑罚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以下八类:笞刑、徒刑等等,其中的徒刑即剥夺罪犯人身自由,强制其服劳役的刑罚。

《汉旧仪》:“罪为司寇,司寇男备守,女为作如司寇,皆作二岁。”司,同伺,就是被派往边地服劳役,并用以防御外寇,故名司寇。

司寇是古代掌管刑狱的官名,传统观点认为,主管司法活动的司寇早在西周初年就已出现,但从出土文献来看,司寇直到西周中后期才作为执事出现在文中,作为官职至少应该是西周以后。春秋时期,在周王室和其他诸侯国设立了司寇一职位,司寇的职责是追捕窃贼,依法惩处大臣。鲁、宋的司寇分为大司寇和小司寇,如孔子,曾担任鲁国的司寇。战国时期,许多国家仍将负责监狱的官员命名为司寇。秦汉时期,司寇的官职被废除。除北周外,后世并无此官,但习惯上对刑部尚书多以大司寇为别称,而刑部侍郎则称为少司寇。

司寇是什么官,大司寇也相当于后来常说的“宰相职权”。据史书记载,在鲁定公称帝时,鲁国的政权实际上是由“三桓”把持,即国家的实权掌握在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大家族手中。

也就是说在当时,鲁定公不是真正的主人,所以他成为君主后,就伺机试图改变现状,后来孔子发动的“堕三都”事件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换句话说,在当时的鲁国只有孔子有能力帮助他实现这个目标,所以任命其为“大司寇”。因此,鲁定公有需求是孔子成为“大司寇”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知道,孔子的弟子遍布世界各地,光是有姓氏就有72位圣贤。据史料记载,孔子有成千上万的学生,由此可见,孔子当时在六国中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这个学术组织只是它的外在表现形式,它真正的目的其实是帮助君主出谋划策。

换句话说,孔子和他的弟子走遍天下,之所以到处碰壁,很可能是众多君主共同反抗的结果。然而,鲁定公就是缺乏实权,所以他无法进入众多抵制儒学的君主之中。然而,对孔子本人来说这恰好是他的机会。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孔子成功成为“大司寇”这样的高官的内在原因是,孔子有资源和能力帮助鲁定公,如果没有这个内因,鲁定公就不会任用他为大司寇。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awrui.net/mayi/xincun/18597.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鸭先知博客

鸭先知博客是一个记录日常学习的博客网站,然后把每天的学习内容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期待与您共同进步。
  • 文章27102
  • 评论0
  • 浏览8820666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