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分类中的“传统技艺”包括以下哪项?
本题选项:
A.少林功夫
B.制茶方法
正确答案:制茶方法
出题单位:答答星球
支付宝蚂蚁新村小课堂 - 2023年08月27日 - 答案
答案解析:诸如制瓷器的方法、制茶的方法、织丝绸的方法及种类丰富的饮食文化等,都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劳作实践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手工技艺,这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称为传统技艺。少林功夫属于“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简称“非遗”,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中最富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最宝贵的共同财富,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人类历史的文明与辉煌。
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这是人类历史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2004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国成为第6个加入《公约》的国家。
截至2022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共收录676项遗产项目,对应于140个国家;其中,中国列入共计43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截至2021年,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工作的基础,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十大门类,其中五个门类的名称在2008年有所调整,并沿用至今。
非物质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和特点,将其分为十大类:
1、传统口头文学:包括说唱、传说、故事、神话、谚语、只诀等。
2、传统表演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等。
3、传统技艺:包括手工技艺、烹饪技艺、医药技艺等。
4、传统民俗:包括节日、庆典、占卜、习俗等。
5、传统体育与竞技:包括武术、风筝、射箭、摔跤等。
6、传统绘画、书法:包括绘画、插图、印刷、书法等。
7、传统音乐:包括古典音乐、民间音乐、民族音乐等。
8、传统舞蹈:包括民间舞蹈、宫廷舞蹈、宗教舞蹈等。
9、传统戏剧:包括京剧、昆曲、秦腔、豫剧等。
10、传统医学:包括中医药、针灸、推拿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维护中华民族文化尊严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资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也是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
(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
在不同的国家,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并不完全相同,因为每个国家的民族、历史、文化乃至国情都不甚相同。因此,每个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分类不并非完全一致。但是,联合国在综合了各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之后,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几乎涵盖了世界各国的基本情况,而中国的学者们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几乎是以这部公约所确立的体系为基础进行确立的。
中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分发,都是由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维度进行了多种分类,如王文章在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中提出的13类分法,向云驹在其《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中的四大类分法,以及周耀林等人撰写的《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方法的重构》提出的宏观、中和、微观的分类方法等,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呈现众说纷纭的状态。其中得到业界比较多认可的是王文章的13类分法,即:①语言,②民间文学,③传统音乐,④传统舞蹈,⑤传统戏剧,⑥曲艺,⑦杂技,⑧传统武术、体育与竞技,⑨民间美术、工艺美术,⑩传统手工技艺及其他工艺技术,⑪传统的医学和药学,⑫民俗,⑬文化空间。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