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蚂蚁新村/正文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花儿”是一种

 2023年11月28日  阅读 189  评论 0

摘要:支付宝蚂蚁新村小课堂问题:猜一猜: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花儿”是一种?答案:传统民歌。

今日问题:猜一猜: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花儿”是一种?

本题选项:

A.传统民歌

B.传统花卉

正确答案:传统民歌

题目来源:答答星球

支付宝蚂蚁新村小课堂 - 2023年11月28日 - 答案

猜一猜: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花儿”是一种

答案解析:花儿是一种流传于大西北的传统民歌,因在歌词中将女性比作花朵而得名。花儿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在汉、回、藏、东乡、保安等民族中广泛传唱,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公元1368年前后),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以汉语演唱。由于音乐特点、歌词格律和流传地区的不同,花儿被分为“河湟花儿”“洮岷花儿”和“六盘山花儿”3个大类。人们除了平常在田间劳动、山野放牧和旅途中即兴漫唱之外,每年还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自发举行规模盛大的民歌竞唱活动――“花儿会”,具有多民族文化交流与情感交融的特殊价值。

花儿其实是学术界的一种叫法,当地人称做“漫花儿”,更准确地说叫“漫花”,由于当地发音多带“儿”音,所以“漫花”外人听起来就是“漫花儿”了。从叫法上就道出了“花儿”的关键在于“漫”,与我们常说的“漫谈”有异曲同工之妙。到了“花儿会”这天,青年男女就会背上干粮,到附近的山中去“漫花儿”,类似其他地方的赶庙会或踏青。他们以歌会友,或单打独唱,或一问一答,互相对唱,总之不拘泥于任何形式,非常自由而“散漫”,所以叫做“漫花儿”。

花儿又名少年,是流传于西北地区的多民族民歌,因歌词中将青年女子比喻为花儿而得名。花儿产于临夏回族自治州,并流行于甘、青、宁、新等地区,唱词浩繁,文学艺术价值很高,被人们称为西北之魂。作为花儿的发祥地和最主要的传唱地,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岷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花儿之乡”称号,康乐县和和政县被命名为中国花儿保护基地和中国花儿传承基地,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和永靖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民歌考察采录地。其中甘肃临夏更是花儿的故乡,在2009年9月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花儿,连同我国申报的其他2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道获准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awrui.net/mayi/xincun/22407.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鸭先知博客

鸭先知博客是一个记录日常学习的博客网站,然后把每天的学习内容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期待与您共同进步。
  • 文章27099
  • 评论0
  • 浏览8800054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