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蚂蚁新村/正文
“形醉意不醉,步醉心不醉”形容的是哪种民间艺术

 2025年02月22日  阅读 65  评论 0

摘要:支付宝蚂蚁新村小课堂问题:“形醉意不醉,步醉心不醉”形容的是哪种民间艺术?答案:醉龙舞。

今日问题:“形醉意不醉,步醉心不醉”形容的是哪种民间艺术?

本题选项:

A.醉龙舞

B.醉帖

正确答案:醉龙舞

出题单位:答答星球

支付宝蚂蚁新村小课堂 - 2025年02月22日 - 答案

“形醉意不醉,步醉心不醉”形容的是哪种民间艺术

答案解析:这句话形容的是醉龙舞。醉龙舞是广东中山民间特有的舞蹈形式,源自古代的祈福消灾仪式。它源起宋代,盛于明清,集武术洪拳、醉拳、杂耍等技艺于一体,可谓是“形醉意不醉、步醉心不醉”。

龙舞(醉龙),又称转龙头、舞木龙、舞柴龙、舞龙船头 [1],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的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醉龙是古代广东中山民间特有的一种舞蹈,它起源于宋,盛于明清,原为自发的即兴跳神舞蹈,后发展成道具舞蹈,每年在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祭祀后举行的巡游活动中表演。原先舞醉龙者在拜祀过程中随意舞动龙头、龙尾,称为“转龙”,后发展成一种民间舞蹈。醉龙表演包括拜祀、插金花、请龙、三拜九叩、喝酒、席间舞龙、灌酒和巡游等内容。

舞醉龙的仪式一般在每年四月八浴佛节的前一天晚开始作准备,这一天,长洲村各庙宇诵经浴佛至黄昏后,在子夜时分,村民到各庙宇进香酬神,习武之人进香祭祀后,将供奉在神像前的木龙抬出,摆放在庙前的神案上拜祀。首先,由德高望重的长者率众主持“开光点睛”仪式。长者一边口念咒语,一边手持用清水浸泡的柚子叶水,从龙头到龙眼、龙舌、龙角、龙身、龙尾依次为龙开光。拜祀后手举木龙行三拜九叩之礼,鞭炮齐鸣,舞木龙者在手持长柄三股铁叉,德高望重武师率领下,从庙前一番舞蹈后,旋即入庙在神像前绕拜桌三圈祭祀,称之为转龙。

醉龙内容包括拜祀、插金花、请龙、三拜九叩、喝酒、席间舞龙、灌酒、巡游。原先舞醉龙者是拜祀过程中随意舞龙头、龙尾,称为转龙,后发展成为四月八民间艺术巡游项目。在巡游途中,舞龙者如略有清醒,持酒埕者则又强灌,如不肯饮,则含酒喷之,务必使舞龙者醉之。

醉龙的形式是在锣鼓击乐伴奏下,舞龙者一人舞龙头,一人舞龙尾,两人为一组,根据情况可分四、六、八、十组不等。另外,数名捧酒坛的壮汉,不时上前给舞龙人喷灌酒以助威助兴,务使舞龙人一直保持醉意而舞,以表达对神龙的虔诚祭祀和舞出矫健翻飞的神韵。其舞法独具特色,龙头与龙尾不必连接,采用南拳马步和对打招式的组合形式,两人相对而舞。基本动作有:“游龙醉步”“麒麟步”“起步蹬跃”“腾云跃海”“左右旋跳”“高擎低穿”“前后绞蹲”等。醉龙的动态强调昂首威严与蹒跚醉态。步法动作有踉、蹬、跃、旋、蹲、插、剪、钩、撑、扳、盖、压、抓等。要求是:身正眼明,落膊肘沉;马步扎实,臂活腰灵;拳掌有力,寸度准稳。动作变化与衔接的规律是:龙头高则龙尾低;龙头左,则龙尾右。醉龙根据舞龙人的情绪与舞步动作的变化,司鼓灵活掌握,击出抑、扬、顿、挫和快慢,主要是渲染与烘托场面和气氛。

整个醉龙活动结束后,将神龙道具送回乡祠、神庙或渔行,由专人保管,待第二年活动前,再修饰、漆髹一新备用。

2008年6月14日,龙舞(醉龙)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Ⅲ-4。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awrui.net/mayi/xincun/26443.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鸭先知博客

鸭先知博客是一个记录日常学习的博客网站,然后把每天的学习内容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期待与您共同进步。
  • 文章27099
  • 评论0
  • 浏览8800054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