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以下哪一项是古人对筷子的称呼?
本题选项:
A.箸
B.羹
正确答案:箸
出题单位:答答星球
答题路径:支付宝APP - 【答答星球】小程序
答案解析:筷子古称箸(音同助),意思是帮助吃饭的工具。据考证,筷子的普及与面条有关。汉代时面条开始普遍流行,到了宋代已经发展出不同的品种,筷子也逐渐成为主要的进食工具。羹在古代是指用肉或菜做成的带汁食物。
箸,汉语二级字,部首为⺮,读作zhù, 其本意为筷子。该字最早见于战国文字。
“箸”、“着”和“著”三字同源。因部件“⺮”和“艹”小篆写法相似,后世讹变作“著”,“著”在宋代又因“艹”和“耂”连笔讹变出“着”。上部件“艹”写为了“䒑”,中部件“耂”连写所致。
筷子古称“箸”,最早出现在商代,距今有3000余年的历史。当时的筷子是用象牙磨制而成的象牙筷,仅供帝王使用,“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到周代,筷子还未普及,当时人吃饭是匕和箸搭配使用,其中又以匕为主,箸为辅。匕就是餐勺。按照《周礼》,匕和箸分工明确,前者用来吃饭食,后者用来取菜,两者不能混用。周代的“箸”又称作“梜”(jiā),是用竹木制成的,这一称呼一直延续到战国时代。
到汉代,筷子已经得到普遍使用。汉景帝宴请周亚夫,故意不给他筷子,周亚夫心中不平,“顾谓尚席取箸”,这种旁若无人的做法引起了景帝的反感。
汉代筷子多是竹木制的,但也有人使用铁筷。比如王莽时期,有武士自号“巨毋霸”,为了标榜自己食量大,“以铁箸食”。这一时期和筷子有关的著名故事当属曹操、刘备。据记载,两人“青梅煮酒论英雄”,刘备听闻曹操推举自己是与之齐名的天下英雄,吓得将手中的筷子掉到了地上。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