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蚂蚁庄园/正文
服用以下哪种药后,最好不要马上开车

 2022年06月18日  阅读 346  评论 0

摘要:支付宝蚂蚁庄园小课堂2022年06月18日问题:服用以下哪种药后,最好不要马上开车?答案是:藿香正气水。

今日问题:服用以下哪种药后,最好不要马上开车?

本题选项:

A.藿香正气水

B.润喉片

正确答案:藿香正气水

出题单位:答答星球

支付宝蚂蚁庄园小课堂 - 2022年06月18日 - 答案

服用以下哪种药后,最好不要马上开车

答案解析:酒精会影响神经功能,所以服用含有酒精的药品后,如藿香正气水、十滴水、消咳喘糖浆等,最好伏息半小时以上再上路驾驶。润喉片主要成分是碘及抗菌药,一般不影响驾驶。

目前,常用含有乙醇的口服药物有藿香正气水、十滴水、复方甘草口服溶液、左卡尼汀口服溶液、麦角隐亭咖啡因口服液等。外用制剂正骨水、祛伤消肿酊、筋痛消酊、舒筋活络酒、麝香舒活搽剂、麝香祛痛搽剂、消肿止痛酊等,以及说明书提及含有乙醇的药物。

经常开车的朋友都知道,喝酒不开车,因为酒驾是严禁触碰的安全防线。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药驾,可能是1种比酒驾还危险的行为,比如,美国截止2010年,已经有37个州,通过了禁止吃药后驾驶的相关法规。世界卫生组织则认为,常用的7大类药物,可能影响驾驶安全,分别是抗组胺药、抗抑郁药、镇静催眠药、解热镇痛药、降血压药物、心绞痛治疗药物、降糖药。考虑到咱们同胞的实际健康状况及服药习惯,有关专家认为,16类药可能影响驾驶安全,需要引起警惕。

影响驾驶安全的第1类药物,是感冒药,比如,感冒灵、速效伤风胶囊,其中含抗过敏的马来酸氯苯那敏,服药后会打瞌睡,严重的时候,会引起嗜睡,对于长途驾驶的司机,危险性更高。

第2类,是抗过敏药物,比如,咪唑斯汀,可以对抗组胺,同时抑制中枢神经,有镇静效果,药物反应的强度因人而异,可能会导致嗜睡。

第3类,是镇静催眠药,开车之前,应该绝对禁止服用。

第4类,是抗病毒药,比如,常用的金刚烷胺类药物,会刺激多巴胺受体,引起眩晕、嗜睡、视觉模糊、幻觉、精神错乱,迷糊状态开车上路,后果可想而知。

第5类,是镇咳药,比如,右美沙芬,可以引起眩晕,甚至出现头晕眼花、肢体发麻的表现,这种状态,难以控制车速和方向。

第6类,是解热镇痛药,比如,双氯芬酸,引起眩晕、腹痛、呕吐的比例,约为1%,此外,还可能导致感觉或视觉障碍。

第7类,是胃痛药,比如,多种以拉唑命名的质子泵抑制剂,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嗜睡以及疲乏,长途驾驶的司机,应该引起重视。第8类,是预防血栓的药物,比如,双嘧达莫,可能引起眩晕或头痛。、第9类,是周围血管扩张剂,比如,氟桂利嗪,可以导致四肢无力、倦怠、眩晕、抑郁嗜睡。第10类,是降糖药,可能存在低血糖风险,在驾驶途中,会出现心悸、大汗、眩晕,严重时会导致休克。

有3类药物,可能造成视物模糊或辨色困难,属于影响驾驶安全的第11类至第13类药物。

第11类,是常用解热镇痛剂,比如,布洛芬、吲哚美辛,可能引起头昏,以及视力降低或辨色困难。

第12类,是胃肠解痉剂,比如,东莨菪碱、阿托品,会使瞳孔变大或者导致睫状肌调节麻痹,引起视物不清或模糊。

第13类,是心绞痛治疗药,比如,硝酸甘油,可能引起视力模糊。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有2类药物,可能导致定向力障碍,属于影响驾驶安全的第14类及第15类药物。

第14类,是抑酸药,比如,法莫替丁、雷尼替丁,可以减少胃酸分泌,同时,可能导致定向力障碍及幻觉。

第15类,是妇科用药,比如,安宫黄体酮、口服避孕药,长期服用可能引起视网膜血管异常,对光线敏感、复视、紧张、定向力障碍。女司机出事故,不是技术不好,可能的原因是服药或是穿了高跟鞋。

最后,还要提醒,影响驾驶安全的第16类药物,是中药,比如,天麻,可以镇静、催眠,西洋参服用过多,可能引起头痛或意识混乱。

总之,药驾可能是比酒驾更加危险的行为,而且,药物反应可能会因药量和个体差异,而随时干扰驾驶,因此,吃完药,最好别摸方向盘。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awrui.net/mayi/zhuangyuan/11268.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鸭先知博客

鸭先知博客是一个记录日常学习的博客网站,然后把每天的学习内容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期待与您共同进步。
  • 文章27099
  • 评论0
  • 浏览8800054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