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每周答题/正文
孔繁森是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委原书记、政协原主席。他两次进藏工作,勤政为民,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友谊,被称为“新时期的雷锋”“90年代的焦裕禄”。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他改革先锋称号,称他是“党员领导干部的

 2023年06月21日  阅读 198  评论 0

摘要:问题:孔繁森是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委原书记、政协原主席。他两次进藏工作,勤政为民,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友谊,被称为“新时期的雷锋”“90年代的焦裕禄”。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他改革先锋称号,称他是“党员领导干部的____。答案:楷模。

当前问题:孔繁森是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委原书记、政协原主席。他两次进藏工作,勤政为民,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友谊,被称为“新时期的雷锋”“90年代的焦裕禄”。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他改革先锋称号,称他是“党员领导干部的____”。

正确答案:楷模

题目来源:暂无

出题单位:暂无

题目归属:2019年01月第四周答题

拓展阅读:

孔繁森,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委原书记、政协原主席。从1979年开始,他两次进藏工作,勤政为民。为了摸清情况、探索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他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行程8万多公里,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友谊,被称为“新时期的雷锋”“90年代的焦裕禄”。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孔繁森同志改革先锋称号,称他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

孔繁森,山东聊城人。1961年,17岁的孔繁森光荣参军,在部队连年被评为“五好战士”。1966年9月,孔繁森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他从部队复员后,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

在西藏地区工作面临着很多困难危险,二十多年前的援藏工作,很多党员干部视为危途。

1979年 ,孔繁森担任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委副书记。

在岗巴工作3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克服了家庭困难,攻克了生活关、语言关和环境关,和当地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88年 ,孔繁森第二次进藏,到拉萨担任副市长。到任仅4个月的时间,他就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

为结束尼木县续迈等3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

了解到农牧区缺医少药的情况后,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工作之余就给农牧民群众认真地听诊、把脉、发药、打针,直到小药箱空了为止。

孔繁森勇于担当,在关键时候、在危险的时候,能站出来。

孔繁森第二次进藏期间,拉萨遭遇了五十年一遇的雪灾。孔繁森冲在救灾的第一线,他留下一封遗书,写道:“我在哪里发生了不幸,就把我埋在哪里。”进藏后他又留下豪迈誓言:“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

援藏期满后 ,孔繁森本可以回到家里与家人享受天伦之乐,但西藏自治区党委要求他延期工作,到条件更艰苦、海拔更高、任务更艰巨的阿里地区去工作。

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地广人稀,常年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最低温度达零下40多摄氏度,每年7级至8级大风占140天以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使许多人望而却步。

1993年春天,年近50岁的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书记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遍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

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他为了制定把阿里地区的经济带上新台阶的规划,准备在最有潜力的边贸、旅游等方面下工夫。为此,他曾率领相关单位,亲自去新疆西南部的塔城进行边境贸易考察。

回顾孔繁森的三次选择,孔繁森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前头,把国家的利益放在最前头,把个人的困难、得失、名利都置于身后,无一不令人动容,那是对党忠诚的最好诠释。

1994年11月29日,他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副挽联,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人们料理孔繁森的后事时,看到两件令人心碎的遗物:

一是他仅有的钱款:8.6元:

二是他的“绝笔”—— 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

“冰山愈冷情愈热,耿耿忠心照雪山。”正如孔繁森在一首诗中所写,他把自己一颗火热的心献给了西藏高原,献给了党的事业。他对藏族同胞的爱、对祖国人民的爱,就像高原上的蓝天一样,那样地纯洁,那样地深沉,那样地博大。他始终践行着自己挚爱的那句名言:“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并写下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

1994年11月29日,时任西藏阿里地委书记的孔繁森在新疆塔城完成考察任务后的返回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人们在料理孔繁森的后事时,只找到两件遗物:一是他仅有的8元6角钱,再有就是他去世前四天写下的“关于阿里发展的12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1979年起,孔繁森先后两次赴西藏工作,十年间,茫茫的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但却几乎找不到他的声音。您现在听到的这段珍贵的录音,是1993年藏历新年前夕,孔繁森在阿里军分区某哨所慰问官兵时的讲话。

孔繁森:首先,我代表地委、代表行署、也代表分区刘书记,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第一,感谢大家在这艰苦的环境中战斗生活;第二,感谢大家给当地群众做了很多的好事,阿里地委、阿里行署以及当地群众忘不了大家,特别在春节藏历年即将到来之际,希望大家过好春节藏历年。

1979年,孔繁森刚到西藏,就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在西藏的十年里,他跑遍了当地的乡村和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92年,拉萨发生强烈地震,孔繁森在废墟上领养了3名藏族孤儿,将他们带回家,照管他们的生活,教他们读书识字,夜里,孔繁森就和孩子们挤在一张大床上睡觉。

1979年,孔繁森赴西藏工作时,家属都在农村,三个孩子中最大的只有8岁,最小的只有两岁。

担任阿里地委书记后,孔繁森在高寒缺氧的雪域高原顶风冒雪,访村入户,全地区106个乡,他跑遍了98个,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孔繁森因公牺牲的噩耗传到阿里后,人们纷纷朝着他殉职的方向默哀哭泣,他的骨灰也分别被安放在他所工作过的西藏高原和他的家乡山东聊城。

孔繁森的名字和事迹迅速传遍神州大地,他对藏族同胞的爱、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如同高原上的蓝天一样纯洁而广阔。孔繁森生前曾说:“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他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awrui.net/xuexi/meizhou/19880.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鸭先知博客

鸭先知博客是一个记录日常学习的博客网站,然后把每天的学习内容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期待与您共同进步。
  • 文章27131
  • 评论0
  • 浏览8889333
排行榜
随机推荐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