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问题: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3年6月8日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消息,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____预警网,实现了____地震速报向____地震预警的跨越式发展。
本题选项:
A.地震
B.分钟级
C.秒级
正确答案:A.地震 B.分钟级 C.秒级
题目来源:暂无
出题单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题目归属:2024高考时政知识练习题库
拓展阅读:
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3年6月8日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消息,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地震预警网,实现了分钟级地震速报向秒级地震预警的跨越式发展。
实施国家地震烈度速报预警工程,建设目标是建立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观测网络,实现全国分钟级仪器地震烈度速报与重点地区秒级地震预警,为公众防灾避险和行业紧急处置提供服务。有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突出科技创新。自主攻克多网融合、海量实时数据稳定秒级处理、多算法多中心综合决策、海量用户亚秒级信息发布等技术难题,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地震预警网,实现了分钟级地震速报向秒级地震预警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强化力量整合。与教育、广电等行业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形成组织实施合力,深化与国铁集团、中国铁塔、国家管网、华为公司、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等企业战略技术合作,融合共建中国地震预警“一张网”。
第三,加强应用服务。秉持公益性、基础性定位,地震部门向全社会提供标准地震预警信息服务,鼓励支持规范行业部门、企业等,开展增值预警信息服务。
目前,工程已完成主体建设任务,建成15391个地震预警站,3个国家级中心、31个省级中心、173个地市级信息发布中心,形成了由台站观测、数据处理、信息服务、通讯网络、技术支持保障五大系统构成的中国地震预警网,并在京津冀、川滇闽等地区开展试点服务。预计今年年底全部竣工验收。
2024年05月12日是我国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从全国防灾减灾日首届防震减灾科普主场活动上了解到,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已经完工,我国建成世界最大的实时地震观测网。
该系统能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前提供几秒到几十秒的宝贵时间,让人们采取避险措施,减少伤亡。此外,关键基础设施如高速列车、燃气管线和核反应堆可以及时采取紧急措施,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为了实现有效的地震预警,不仅需要密集的地震观测台网和可靠的自动化处理系统,还需要低延迟的通信网络和多渠道的紧急信息发布系统。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已经于 2023 年年底建设完成,并已形成业务化运行。该工程使我国重点地区形成秒级地震预警能力,在全国形成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能力。工程建成后,依托电视、广播、互联网、新媒体、信息接收终端等发布平台,为我国各级政府、社会公众、中小学校、行业企业等不同用户提供地震预警、地震参数速报、地震烈度速报、地震动参数速报等产品信息服务。
地震预警系统的局限性是并不适用于所有地震和所有影响区域。技术上的预警盲区、破坏严重地区的短预警时间,以及预警时间的秒级计算都是其局限所在。地震预警只是减轻地震灾害的多种手段之一,要降低地震灾害风险,需要多措并举。马强呼吁公众科学认识地震灾害,有效利用预警信息,以最大限度发挥预警系统的减灾效益。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