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问题: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绝壁穿石、挖渠干里,历时10年,在太行山悬崖哨壁上修建了长达1500公里的“____”——红旗渠,彻底改变了林县的缺水状况,同时也把红旗渠精神之旗插在了太行之巅。
正确答案:人工天河
题目来源:暂无
出题单位:暂无
拓展阅读:
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绝壁穿石、挖渠干里,历时10年,在太行山悬崖哨壁上修建了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彻底改变了林县的缺水状况,同时也把红旗渠精神之旗插在了太行之巅。
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是国级AAAAA旅游景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在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称之为"人工天河",世界第八奇迹。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粮食亩产由红旗渠未修建初期的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
红旗渠是毛泽东时代林州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创造的一大奇迹。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红旗渠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州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十年有余。它以浊漳河为源,在山西省境内的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设坝截流,将漳河水引入林州。
在极其艰难的施工条件下,林州人民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红旗渠总干渠高4.3米,宽8米,长70.6公里,设计加大流量23立方米/秒。至分水岭分为三条干渠,直贯腹地,纵横林州。一干渠长39.7公里,二干渠长47.6公里,三干渠长10.9公里。整个灌区范围内共有干渠、分干渠10条,长304.1公里;支渠51条,长524.1公里;斗渠290条,长697.3公里;共计总长1525.6公里,加农渠长度达4013.6公里。沿渠共建有“长藤结瓜”式一二类水库48座,塘堰346座,提灌站45个,共计兴利库容6000余立方米。利用渠水自然落差,兴建小型水力发电站45座,已成为“引、蓄、提、灌、排、电、景”成龙配套的大型体系。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州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粮食亩产由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
“人工天河——红旗渠”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史无前例的一大杰作;是新中国林州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在此工程中,林州人民体现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美德和感人精神,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充分肯定和赞扬,也受到了世人的称赞而广为传颂。
7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自豪的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现名林州)红旗渠”。
江泽民同志1996年6月1日到红旗渠视察时,亲笔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原河南省委书记李长春把红旗渠精神称为“中华魂”,“民族魂”。
红旗渠于1996年被定为全国一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