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问题:独竹漂是黔北独特的一项民间技艺,发源于____流域,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长征中,红军动员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利用古老的“独竹漂”的方式侦查敌情。作为竞赛项目的独竹漂,对参赛者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尤其是平衡协调能力,同时对力量、耐力、技巧等也有很高的要求。
正确答案:赤水
推荐单位:河南学习平台
出题单位:郑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题目归属:2019年08月05日 - “第十一届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专项答题
拓展阅读:
独竹漂发源于赤水流域,是黔北独特的一项民间技艺,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长征中,红军四渡赤水,动员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利用古老的“独竹漂”的方式侦查敌情。作为竞赛项目的独竹漂,对参赛者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尤其是平衡协调能力,同时对力量、耐力、技巧等也有很高的要求。
独竹漂是发源于赤水河流域的一种独特的黔北民间绝技。独竹漂高手们脚踩一根楠竹,漂行水上如履平地。
在2011年的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独竹漂第一次被列入运动项目。贵州多地都有该项目活动。
随着时代更迭,便捷的交通工具面世,独竹漂则渐渐变成了一项近乎失传的技艺。
2009年,独竹漂正式入选贵州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上的笔直楠竹上作水上载体。手拿一根直径约5厘米、长约4米的笔直小竹竿当桨,左右交替,在水上划行,或驾舟乘风破浪搏击激流险滩,或轻拈竹竿稳立舟上悠闲荡舟水面。其形其态美观大方,动作协调连贯一致。表演“乘风破浪”、倒退、转身、绕弯、换竿等绝技,颇有“一苇渡江”之妙。
独竹漂所用的竹子,是大头直径在15厘米以上无扭曲的大毛竹,其浮力足以承载一个人的重量。这种大毛竹要在毛竹林海的深处,水土丰茂的阳坡上才能选到,大的直径可达20厘米左右,高度10多米。用作独竹漂时,截取8米左右的长度,无需任何加工,自然风干20多天。划行用的划竿则选用直径约5厘米,长约4米匀称笔直的班竹或水竹,独竹漂手上竿后就靠这根划竿前行倒退,平衡转向。
居住在赤水河两岸的先民为了相互往来交流,常常使用一根楠竹或木头作为水上便捷的交通工具。另处,一些远离村庄、集市的人们为了急需购买日常生活用品时,就利用长期与赤水河打交道的得天独厚条件,划着独竹或独木去购物,这样既省时又方便。
1935年,红军四渡赤水时,就曾以独竹为舟渡过赤水河。
20世纪末,具有赤水地域特点的独竹漂走出贵州,走向全国民运会,并得到专家推崇,在全国民运会上赢得了金牌。从此,赤水独竹漂名噪一时,知名全国。并在1998年以来多次荣获表演奖。
1999年,在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赤水独竹漂荣获团体表演金奖,常被各种媒体誉为“中华一绝”。
此后,在2002年省民运会、2007年全国民运会上再次取得表演金奖。同时,作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渐在贵州各地和全国各地传播推广。
2007年贵州省把此项目定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在红花岗区举办了贵州省首届独竹漂大赛。该项目现已列入2011年将在贵州举办的第九届全国民运会的竞技项目进行推广。
在2011年9月11日进行的第九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独竹漂成为民族运动会的新增项目,比赛在风景秀丽的红枫湖水上基地举行。经过两天的角逐,来自贵州麻江的苗族选手胡朝贵笑到了最后,幸运地成为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首个一等奖获得者。当天,独竹漂项目还完成了60米女子直道竞速的决赛,获得一等奖的同样是来自贵州的一名选手。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