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问题: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____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
本题选项:
A.阿西达利亚平原东部
B.乌托邦平原南部
C.克律塞平原西部
D.斯基亚帕雷利坑
正确答案:乌托邦平原南部
题目来源:暂无
出题单位:国家航天局
题目归属:2021年07月28日 -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专项答题
拓展阅读: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
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着陆,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
天问一号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研制的探测器,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完成任务需要经历发射、地火轨道转移、火星捕获、火星停泊、离轨着陆和科学探测等6个阶段。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成功,标志着我国迈出了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
2021年5月22日,在地面人员的精心操作下,祝融号火星车驶下着陆平台;6月11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公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在中国航天发展史上,天问一号任务实现了6个“首次”:首次实现地火转移轨道探测器发射,首次实现行星际飞行,首次实现地外行星软着陆,首次实现地外行星表面巡视探测,首次实现4亿公里距离的测控通信,首次获取第一手的火星科学数据。
在世界航天史上,天问一号不仅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而且首次实现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目标,充分展现了中国航天人的智慧,标志着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作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抓总研制单位,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队伍付出了艰苦努力。以祝融号火星车为例,它采用仿生“蝴蝶”式独特外观设计;外观显著位置安装国旗,让五星红旗闪耀火星;踏足火星后,在车辙中留下的“中”字印迹,充分体现了中国智慧。
驶上火星表面后,祝融号火星车向着陆点南侧不断前进,并不断回传探测数据。在前进过程中,祝融号完成了火星表面地貌科学探测,顺利穿越多个地形复杂地带,并对石块、沙丘、撞击坑等进行了详细探测,利用表面磁场探测仪、火星气象测量仪、次表层探测雷达等载荷获得大量科学数据。
截至2021年8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运行90个火星日,圆满完成既定巡视探测任务,各项状态良好,开始超期服役。
2021年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天问一号探测器环绕器和祝融号火星车进入自主运行模式,暂停科学探测工作,安全度过了首次日凌。
2021年11月,祝融号火星车与欧空局“火星快车”开展在轨中继通信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2022年5月,我国科研团队利用祝融号火星车获取的数据,在地质年代较年轻的祝融号着陆区发现了水活动迹象,表明火星该区域可能含有大量以含水矿物形式存在的可利用水。
截至2022年5月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环绕器在轨运行651天,距离地球2.4亿千米,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工作347个火星日,累计行驶1921米,两器累计获取约940GB原始科学数据,运行正常。
2022年元旦,国家航天局发布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从遥远火星传回的一组精美图像,向全国人民报告平安。这是环绕器与火星合影。
根据《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未来五年,中国将继续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发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等探测器,完成嫦娥八号关键技术攻关,与相关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开展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继续实施行星探测工程,发射小行星探测器、完成近地小行星采样,完成火星采样返回等关键技术攻关。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