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项答题/正文
泉州开元等石柱上悬挂的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是南宋理学家____所撰,他曾长时间在泉州居住、讲学

 2022年12月25日  阅读 309  评论 0

摘要:问题:泉州开元等石柱上悬挂的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是南宋理学家____所撰,他曾长时间在泉州居住、讲学。答案:朱熹。

本题问题:泉州开元等石柱上悬挂的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是南宋理学家____所撰,他曾长时间在泉州居住、讲学。

本题选项:

A.李贽

B.王阳明

C.朱熹

正确答案:朱熹

题目来源:暂无

推荐单位:福建学习平台

出题单位:泉州市申遗办

题目归属:2021年08月09日 - “世界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专项答题

拓展阅读:

泉州历史上号称“半城烟火半城仙”,五步一寺,十步一庙。走进开元寺,石柱上的对联奔来眼底:“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是南宋理学家朱嘉所摆,他曾长时间在泉州居住、讲学。

泉州开元寺的山门与其天王殿合二为一,现存建筑乃建于民国十四年。入内,大殿石柱上下端略细,中部较粗,呈梭子状,学名梭柱,为唐朝的石柱风格,年代十分久远。

石柱上悬挂有一木制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所写的。旁注云:“寺门旧有此联,朱文公撰,久佚,为补书之。戊寅春沙门一音书。

戊寅为一九三八年,一音即一代高僧弘一上人。南安雪峰寺僧幻如在《瘦松集》中曾云:“闽南多胜刹,唐宋以来皆国王大臣为檀那,宅舍捐产,动以亿万计。

相传开元寺全盛时,有众数千,海内外硕德高僧,尝云集于此,故泉州素有“泉南佛国”之誉。这是上句“古称佛国”之由来。而自宋室南迁,全国政治中心转移,衣冠人物,萃于东南,泉州人才辈出,有宋一代,中进士的就有八百六十二句人,可见人文之盛。这是下联“满街圣人”的根据。

“满街都是圣人” ,是对泉州城市的赞誉。出自朱熹语---此地古称佛国,满街皆是圣人,说的是宋朝时泉州当地寺院众多,民风虔诚,人文昌盛。

圣人是封建统治阶级理想中最高的人性典范,只有孔子、孟子等少数几个人才能有这样的称号。

朱熹之所以说满街都是圣人,是因为他在人性论问题上与孔子的---惟上智与下愚不移不同,他认为下愚是可以改变的,不是不可移,只是不肯移,圣人之心和愚夫愚妇之心是一样的,正所谓人性皆善。这话很好地阐述了朱熹的理学思想。

《传习录》有这一简短对话,记载了王阳明对三个学生王艮、董沄、钱德洪因材施教的实例,贴现了儒家自孔子以来对不同学生有的放矢教育的传统。其中,王阳明认为“满大街都是圣人”不是什么怪事,这是从本质上看人,认为每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的本心,也都有成为圣人的潜质。

这与孟子“性善论”一脉相承,也与宋朝以来中国民间见解,如《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相吻合。

王阳明另有《咏良知》,通俗易懂地写道:“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他认为每个人其实都有孔子之心、从善之心,只是后天被外界的见闻习俗的潮流所干扰蒙蔽,一旦自己的真心被指明认知,便不会怀疑自己的良知。圣人其实与常人没有本质区别,同心同性,所以王阳明认为“满街都是圣人”是个能被普遍接受的事实,并不是什么不寻常之事。而人也有“生而知之”的天性。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awrui.net/xuexi/zhuanxiang/17241.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鸭先知博客

鸭先知博客是一个记录日常学习的博客网站,然后把每天的学习内容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期待与您共同进步。
  • 文章27099
  • 评论0
  • 浏览8800054
排行榜
随机推荐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