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问题:“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出自习近平的《念奴娇·追思____》,这首词发表在1990年7月16日的《福州晚报》上。
正确答案:焦裕禄
题目来源:暂无
出题单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题目归属:2021年11月24日 - “学习习近平关于焦裕禄的讲话精神”专项答题
拓展阅读: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习近平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是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于1990年7月15日所作的一首词,最先发表在1990年7月16日的《福州晚报》上。上阕“追思”,以记叙为主,写焦裕禄的功绩,百姓对他的爱戴、缅怀,诗人对他的评价。下阕明志,以抒情为主,写焦裕禄精神对诗人的影响,表达执政为民、造福百姓、恩泽万众的理想和宏愿。全词深深表达了习近平对焦裕禄的崇敬之情,以及诗人亲民爱民,与大地山川、人民百姓相依为命的高尚情操,以及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赤子情怀。
2014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访问河南兰考县,有感于焦裕禄为人民服务之精神,重诵此词,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
焦裕禄在1962年冬天上任豫东兰考县委书记,在兰考工作的一年多里,他“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事迹,通过新华社记者穆青、冯健、周原等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迅速传遍中国大地。焦裕禄这个人,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民族记忆,焦裕禄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与道德标杆。焦裕禄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自立、坚忍不拔的精神符号。
二十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全面铺开、纵深发展的年月。城市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正逐步取代农耕文明。中国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急剧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极为活跃。国门大开,漂着油污的水,总是最先流进来。追求物质享受,不劳而获的投机心理,也开始抬头,并有渐成气候之势。但是社会并不富有,国家并不强大。
作为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一路走过来,深知民情国情的习近平,最知道一个民族最需要振作什么样的精神。民族精神乃国之神器,是不可坍塌的。具有强烈的家国意识和人文情怀的习近平不能不为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而深感忧虑。
1990年他正在中共福州市委书记的任上。7月15日,夜已经很深了,皓月如银,心地一片澄明,这时候他正读着一篇《人民呼唤焦裕禄》的文章,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思绪如潮,随即挥毫写下了这首词。 该词于次日发表于《福州晚报》一版。
2014年3月18日,习总书记在兰考县委老办公室举行的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深情地说到《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这首词:“我是有感而发,直抒胸臆。”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