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问题:“福”字,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目前发现的“福”字,最早见于____。
本题选项:
A.甲骨文
B.金文
C.大篆
D.小篆
正确答案:甲骨文
题目来源:福建省委宣传部
出题单位:福建学习平台
题目归属:2022年01月30日 - “‘福’文化”专项答题
拓展阅读: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福”字见于甲骨文。早期文字具有图画性的特点,象形性很强。甲骨文中的“福“字为合体会意字,与祭祀祈祷有关。
福,汉语常用字,读作fú,最早见于甲骨文 ,其本义是(神祖)保佑,即《说文解字》中的“祐也。”后引申为富贵寿考等齐备、福气等。
福,会意兼形声字。从河南殷圩出土的甲骨文来看,“福”是双手虔诚地捧着酒坛(酉)敬神(示)的形象,是用“手”、“酒”、“示”三个部分组合成的会意字,原是以酒敬神,祈求福备(万事顺遂)的意思。从上列甲骨文字形来看,它的左半部的上面是个“酉”字,是个盛酒的容器,实际上就是个“酒”字的初文。左下半部分是两只“手”(又),表示双手捧着一个酒樽;它的右半部分是个“示”字,代表祖先的神主;整个字的意思是会意双手捧着一樽酒在祖先的神主前祭献,求得神主保佑。
《说文解字》在解释“福”字的意义时说“祐也”,“祐”就是赐福、保佑的意思。这个字发展到金文阶段,有种种不同的形式,首先是该字的左右结构换了个位置,“示”由右移到左,而“畐”由左移到右,同时金文比甲骨文还省去了捧酒的两只“手”。
古代祭祀是为求得上帝或神祖的保佑,如《左传·庄公十年》里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意思是说:小的诚心没有达到诚信动人的地步,那么神是不会保佑他的。祭祀后要把祭品(酒、肉)分别送人叫“致福”、“归福”,由此引申出“幸福”之义,用作名词,这是“福”字在今天常用的含义。
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韩非子认为“全寿富贵谓之福”,古书中常说人的“五福”是:一是长寿,二是富裕,三是康宁,四是修好品德,五是考终命。人们常说的“五福齐备”就是指这些内容。
福字是中国最古老、最吉祥、最受欢迎的文字。五千年华夏文明,有一个字贯穿始终,那就是“福”字。
当代福文化学者观同指出:一个“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是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亦是圆满、和谐人生的极致追求。
观同将古代福字内涵进行修正补充并新解,阐述建立了当代幸福人生的意义和标准,即:富贵、好德、安康、追求、善终。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