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问题:食物清洗变色是添加了人工色素?
本题选项:
A.真的
B.假的
正确答案:假的
出题单位:出题单位:支付宝·科学辟谣
答题路径:支付宝APP - 搜索 - 医疗健康 - 每日答题得积分
答案解析:食物变色通常源于天然色素的不稳定性。天然色素如血红素、叶绿素、胡萝卜素、花青素等,根据溶解性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水溶性色素如花青素和甜菜色素,遇水易溶,导致桑葚、草莓等水果“掉色”。而人工色素,筛选时注重稳定性,不易褪色。在食品安全标准下使用的人工色素,安全性是可保障的。因此,食物变色是自然现象,不必过度担忧。
根据溶解性不相同,食物中的色素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大阵营。
首先,脂溶性色素如类胡萝卜素不溶于水,所以不会遇水掉色。
但它们易溶于油脂,在烹调的时候会溶入炒菜油当中,所以炒胡萝卜之后油会变黄,炒西红柿之后油会变红。
其次,多酚类色素和甜菜色素都属于水溶性色素,它们遇水溶解,就会发生“掉色”现象。
花青素,如桑葚、蓝莓,在水洗的时候造成细胞破损,花青素溶出而掉色是很正常的。
甜菜红素,如红甜菜、红苋菜、红火龙果,在水洗、水煮时,色素也会溶到水中。
但有些食物,特别是种子类的食物,虽然含有花青素类物质,但细胞结构比较紧密,所以短时间冲洗并不掉色。
而一旦长时间浸泡,外层细胞逐渐吸水,紫红色或蓝紫色的花青素也会慢慢溶出,如黑米、紫米、黑花生、黑玉米、黑大豆等。
不同品种的外层细胞紧密程度不一样,有些一浸泡很快掉色,也有些需要泡几个小时才能看到明显掉色。用热水浸泡的时候,掉色速度会更快。
所以说,并不是“掉色”就不正常,反而说明更天然。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