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问题:下列哪种不是放归鸟类的要求?
题目类型:选择题
本题选项:
A.肢体健康
B.放生地有同种鸟类栖息
C.放生地食物充沛
D.能与人亲密相处
正确答案:能与人亲密相处
题目归属:北京鸟类知特辑
出题单位:北京市中小学野生动物知识竞赛
答题路径:支付宝APP - 搜索 - 3小时公益 - 人人3小时 - 益起猜
答案解析:让野生动物回归自然是野生动物数护工作的最终目标。最正确的野生动物和人的关系应是保持其野外状态下和人之间同样的关系,不能人为改变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行为。在放归野生动物前需要对其身体状况进行评估,恢复其野外正常的生存能力。
对在养野生动物实施放归自然须符合以下要求:
(一)科学选择放归自然区域和地点。放归自然区域须为该物种自然分布区或历史分布区,放归点生境符合该物种生物学习性。具体开展放归自然活动,原则上就近选择放归区域及放归点;当地没有适宜放归区域,或因放归野生动物数量大难以就近完成放归的,可报请省级以上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协调适宜的放归区域。
(二)严格控制放归自然的野生动物数量。按照不同物种密度控制标准,根据放归点所在地的连续自然区域面积核算环境容纳量,在环境容纳量范围内实施放归自然,防止区域性放归数量过大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三)切实防止放归野生动物对人身安全或正常生产生活构成隐患。在养野生动物放归点应当远离当地居民的住所、道路或人员频繁活动区域,尤其是在养有毒蛇类的放归点应选择禁止或限制人员自由进入的区域,防范人身安全隐患。
(四)加强对野生动物的健康观察与检疫检测。在养野生动物放归自然前,须确定封闭场所进行隔离健康观察;对隔离观察期间出现非正常死亡或病症等情况的,在清除死亡或患病个体的同时,还要进行疫病检测,确认放归自然的野生动物个体不携带危害野外种群和公共卫生安全的病原体。
(五)做好放归自然前野生动物适应性准备和实施放归自然。为确保在养野生动物放归自然后能够适应新的环境和生存繁衍,应根据各物种生物学习性和特点,在实施放归自然前在放归点建立封闭设施对野生动物进行必要的适应性锻炼,恢复其自然食性,提升其野外觅食及生存能力。根据在养野生动物适应放归区域气候条件和自然食性恢复、行为活动情况,适时去除封闭设施,由其自由出入,并逐步移除其他人为设施直至全面拆除人为设施,实现在养野生动物回归自然。
(六)实施放归自然和强化后续监测评估。对在养野生动物回归自然后的生存、繁衍等状况加强监测,及时评估其对当地自然生态和当地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一旦发现不利影响,及时研究采取应对措施,消除不良隐患。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awrui.net/alibaba/yiqicai/niaolei/10140.html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