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问题:猜一猜:乐山大佛的发髻除了装饰,还有什么作用?
本题选项:
A.还是避雷系统
B.还是排水系统
正确答案:还是排水系统
出题单位:答答星球
支付宝支付宝会员每日赚积分 - 2021年09月30日 - 答案
答案解析:乐山大佛的螺髻中有两条细排水沟,沿前顶螺髻延伸至耳后。它能将大佛发髻凹槽的积水,引导汇集在最下方的螺髻排水沟中,阻止头部积水四散地流向大佛面部。水被引入耳后,又由两侧的沟槽及时排入江中。
乐山大佛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唐朝开元元年(713年),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而修凿的,历时90年。
大佛从凌云山里,从上往下人工开凿出来的,所以乐山大佛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嘴巴和眼也长达3.3米,小小的手指也长8.3米,脚背宽9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乐山大佛不仅是“大”,而且还暗藏许多玄机。特别是头上那密密麻麻的发髻,有着让人惊叹的秘密。
1962年,工作人员在维修大佛时,用粉笔编号数清大佛顶上的头发上的螺髻,共有1021个。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质是用石块逐个嵌上去。螺髻表面抹灰两层,内层为石灰,厚度各5-15毫米。
令人惊讶的是,它们的存在不仅可以装饰佛像。大佛头头部共有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来缓解雨水对佛像的侵蚀,甚至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
清代诗人王士祯也有咏乐山大佛诗曰“泉从古佛髻中流”。不止螺髻,大佛上的衣领和衣纹皱褶也有排水沟,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形成一个完整的排水系统。
这些设计精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实,整座大佛的建造都与“水”有关,考虑到防水患,禅师在镌刻大佛形制上下了功夫。在三江汇合处,人们把一座山凿成弥勒佛,便其空间加大,容纳波浪,减轻水势,正好做到了“夺天险以慈力,易暴浪为安流”。
禅师把大佛设计成岔开双腿坐,膝部以下成倒凹字形可容较大的江水冲入受挫后回流而去,缓和了水流,避免江水泛滥成灾。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