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问题:海洋在白天呈红色,夜晚出现“蓝眼泪”,原因很可能是?
本题选项:
A.海洋污染的结果
B海洋生物发光现象
正确答案:海洋生物发光现象
出题单位:答答星球
支付宝蚂蚁森林神奇海洋 - 2022年08月08日 - 答案
答案解析:“蓝眼泪”的本质是一类海洋生物发光现象,能够引发“蓝眼泪”的浮游生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海洋微藻夜光藻,另一种是甲壳纲无脊椎动物海萤。其中,大量夜光藻聚集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危害。
在每年的春夏之交,即四月到五月份,我国福建、厦门、台湾等地方的一些海域会出现一种名叫“蓝眼泪”现象。在黑暗的夜晚,顺着海岸线望去,翻涌的海浪尖处不时闪烁着一道道深蓝色的幽光,随着海水浮动,十分美丽而梦幻。“蓝眼泪”的出现总能引起不少人的注意,也吸引人们前去欣赏、打卡拍照。
蓝眼泪又被叫做“海洋里的极光”。那么,如此神奇而壮观的自然现象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蓝眼泪真的是大海的眼泪吗?其实,蓝眼泪实际上是一些海洋生物——夜光藻或海萤的发光现象。
夜光藻是一种分布在全球的原始甲藻,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主要分布在热带海域,有许多共生的绿藻,暴发的时候会使得水体变成绿色。另外一类则分布在全球除了极地地区外的各个海域,没有共生的藻类,以捕食其他生物存活,暴发时会使水体在白天呈现红色或者粉红色。
夜光藻之所以会发光,是因为它们的体内含有荧光素,当受到海浪拍打等刺激时,就会分泌荧光素,并将化学能转化成光能,释放出蓝色的微弱的光。在我国海域出现的夜光藻大都属于第二类,它们生长的适宜温度在10℃至25℃之间,所以夜光藻赤潮多发生于4、5月份水温较低的时候。
除了夜光藻会形成蓝眼泪现象,还有一种名为希氏弯喉海萤的浮游生物,也会导致蓝眼泪的出现。这种荧光动物身体里有一种叫发光腺的构造,昼伏夜出,夜晚可以闪闪发光,这种生物光被科学家称为“冷光”。海萤生活在浅水底部的沙层里,多在夏季高温季节暴发。
在适宜的条件下,当海域水体中有一定量的夜光藻汇集在一起并且受到外界刺激时,就会产生蓝眼泪现象。不过一般在晚上才会呈现蓝色,在白天呈现的是红色或粉红色。
夜光藻的生长主要受海洋、大气、食物和环境的竞争这几个主要因素的影响。首先,海洋的水温和盐度以及洋流是夜光藻赖以生长的基础。其次则是大气条件,包括气温、降水、风力和光照。
夜光藻在低温和高温的环境下都不易于生长,对温度条件要求较高;暴雨或梅雨季节会造成海洋表层水体盐度降低,对于夜光藻种群来说具有破坏性;大风大浪的环境也不利于夜光藻的生长。
在食物方面,蓝眼泪的食物以水里的浮游生物为主,也有优胜劣汰的竞争。当潮流与风速适当地引起海水作用时,底部大量的营养物质会翻涌到表面。富有营养的水体使得夜光藻缺少捕食的压力,可以以十分快的速度大量繁殖。
当夜光藻大量汇集,细胞密度达到1000至2000个/升海水时,就可以出现十分明显的海水发光现象。夜光藻不仅可以在水里发光,即使离开海水,受到外界刺激也可以发光。但是它对环境的依赖度很高,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死亡,所以它离开海水后的存活期很短。
蓝眼泪现象的出现可遇不可求。它持续时间一般在3-7天左右,每年的4月至5月,7月至8月是高频出现的时间段。若想去欣赏这一梦幻的美景,最好是选择天气较好的夜晚前往,凌晨时分的蓝眼泪景色最佳。
随着蓝眼泪引起广泛关注,科学家们也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从某种意义来说,蓝眼泪实际上是海洋水体受到污染的表现,是海洋向人类发出的一种生态警告。
尽管夜光藻本身是无毒无危害的,但它大量繁殖后引发的蓝眼泪现象本质上属于一种赤潮,而赤潮的出现则往往反映出当地海洋的环境发生了一些异常变化,例如海水富营养化。
而且当夜光藻大量聚集的时候,会对海洋生物有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当它们附着在鱼、虾等海洋动物的腮,会导致这些动物窒息而死。同时,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加剧,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水体缺氧,不利于鱼虾蟹贝的生存。
另一方面,在这些藻类消亡的过程中,细胞大量地死亡破裂,会向水体释放高浓度的铵盐等营养盐,使得水体营养盐浓度升高,导致水质破坏。此外,在夜光藻的暴发时期,可能会堵塞核电站和海水净化厂等的冷凝水进水口,导致社会生产受到影响。
所以,在欣赏蓝眼泪这一梦幻独特的自然现象时,还要注意到它的负面影响,做好监测和预防等工作。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