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褡裢火烧”是北京的传统名小吃,它得名“褡裢”是因为?
本题选项:
A.常被装在褡裢里
B.形状像褡裢
正确答案:形状像褡裢
出题单位:支付宝·答答星球
答题路径:淘宝APP - 【领淘金币】 - 赚更多金币 - 淘金币趣味课堂
答案解析:与圆形火烧有所不同,“褡裢火烧”呈长条形,因其形似古人肩上的褡裢,故得名。制作“褡裢火烧”时,用面片装馅,两面折上,另两面不封口,放入平锅中煎至金黄,起锅上桌趁热食用。其色泽金黄,焦香四溢,鲜美可口。
褡裢火烧(dā lián huǒ shāo)是老北京常见的传统名点,相传,褡裢火烧由顺义人氏姚春宣夫妻在1876年创制。制作时,用面片装入馅,两面折上,另两面封口,放入平锅中油煎至金黄色后,起锅上桌,趁热食用。其色泽金黄,焦香四溢,鲜美可口。因其长条型,有时对折,类似古代背在肩上的褡裢,故名褡裢火烧。其口味类似锅贴,但形状不同。
说起褡裢火烧的历史,那还得追溯到清代光绪年间。1876年,从顺义来京的姚春宣夫妇在北京东安市场摆了一个做火烧的小食摊。姚氏夫妇做的火烧与众不同,他们用手工将猪肉切肥剁瘦成米粒状,加进姜葱末,用清水打馅搅拌至粘稠。然后用温水和成软面,擀成薄皮儿,里面装上拌好的馅,折成长条形,放在饼铛里用油煎。火烧煎得了,颜色金黄,咬一口外焦里嫩,味道鲜美可口。一来二去,小摊的生意越做越火。姚氏夫妇索性开起一家名叫瑞明楼的小店,专门经营褡裢火烧,一时名噪京都,成为北京家喻户晓的名食。但可惜传至第二代因经营不善倒闭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