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天气预报的产生源于?
A.战争
B.生产
C.好奇
D.无法选择
正确答案:战争
答案解析:天气预报最早源于法国,是法国巴黎天文台台长勒维烈收集各地天气之后发现的,最早被称为“天气图”,是由于在当时拿破仑三世执政法国时期,英法联军在黑海海面上与敌人作战,遭遇到暴风雨的袭击,导致军队损失巨大。拿破仑三世从而命令勒维烈调查风暴的移动规律,从而有了“天气图”。
天气预报,又称气象预报(测),是指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未来某一地点地球大气层的状态进行预测。从史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对天气进行预测来相应地安排其工作与生活(比如农业生产、军事行动等等)。
今天的天气预报主要是使用收集大量的数据(气温、湿度、风向和风速、气压等等),然后使用对大气过程的认识(气象学)来确定未来空气变化。由于大气过程的混乱以及今天科学并没有最终透彻地了解大气过程,因此天气预报总是有一定误差的。
我国中央气象台的卫星云图,就是从“风云一号”等气象卫星摄取的。利用卫星云图照片进行分析,能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天气预报就时效的长短通常分为三种:短期天气预报(2~3天)、中期天气预报(4~9天),长期天气预报(10~15天以上)。中国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的主要是短期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weather forecast)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天气变化的事先估计和预告,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的重要手段。
天气预报按预报范围而分,有区域天气预报和局地天气预报。
按服务对象的需要而分有日常性的公众天气预报和专业天气预报。
按时效的长短而分,有短期、中期和长期天气预报。
气象台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准确地公开发布天气预报,特别是灾害性天气预报,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天气预报技术最初是随着电报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到本世纪50年代初,天气预报一直是以天气学原理为基础的。随着计算技术及探测技术的发展,除常规天气图方法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制作预报外,又将气象雷达和卫星探测资料应用于预报业务,同时发展了数值预报方法。该方法通过确定大气质量、能量和动量的守恒原理来预报大气的物理过程,显著地提高天气形势预报的质量,从而促进天气预报的客观定量化。
天气预报中,“晴”、“少云”、“多云”、“阴”的预报用语都有它的特定含义。我国气象部门对这些用语的规定如下:天空无云或虽有零星的云层,但云量不足天空面积1/10者称为“晴”,有时天空中出现很薄的高云,但能透过阳光的也称为“晴”。中、低云的云量占天空面积的1/10到3/10或高云云量占天空面积4/10到5/10的情况称为“少云”。中、低云云量占天空面积4/10到7/10或高云云量占天空面积6/10到10/10的情况称为“多云”。凡中、低云云量占天空面积8/10及以上者,阳光不能透过或很少透过云层则称为“阴”。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