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问题:以下哪个成语典故讲的是古代乐师的故事?
本题选项:
A.滥竽充数
B.乐不思蜀
正确答案:滥竽充数
题目来源:答答星球
支付宝蚂蚁新村小课堂 - 2023年01月11日 - 答案
答案解析:乐师曾是春秋战国时期负责音乐的职官名称。“滥竽充数”讲的是战国时期,有个对音律一窍不通的处士名叫南郭,巧言自荐请求为宣王吹竽献艺,混迹于三百乐师的故事。“乐不思蜀”则是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
据《周礼·春官·大司乐》载,这个机构的官员和乐师有固定名额,多至1463人,各有专门职司。 周朝的宫廷乐师官职有大司乐,乐师,大胥,典同,司干等。
《周礼》谓春官所属有大司乐,设中大夫二人,乐师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下士十六人,以及府,史,胥、徒等人员。
大司乐为乐官之长,兼掌学政。与乐师统称乐正,专教大学,乐师专教小学。
周朝宫廷乐师的官职一览表。大司乐是最高官职。乐师是歌舞总教习和总指挥。大胥是乐官总监督。管理人事和学生学籍。大师和小师是担任训练乐工和指挥合奏。典同是掌管乐器制造。司干是保管和发放舞器。周朝的统治者很重视音乐,把音乐看做是统治国家的重要工具。伯牙是春秋时代的琴师,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为琴仙。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