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蚂蚁新村/正文
花溪苗族挑花技艺的基本针法为

 2023年07月04日  阅读 274  评论 0

摘要:支付宝蚂蚁新村小课堂问题:花溪苗族挑花技艺的基本针法为?答案:十字绣。

今日问题:花溪苗族挑花技艺的基本针法为?

本题选项:

A.直线绣

B.十字绣

正确答案:十字绣

出题单位:答答星球

支付宝蚂蚁新村小课堂 - 2023年07月04日 - 答案

花溪苗族挑花技艺的基本针法为

答案解析:苗绣是指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其中花溪苗族挑花技艺有追念先祖、记录历史、表达爱情等功用,同时又有很强的装饰性。用十字绣为基本针法,数纱而绣,不用底稿,反面挑正面看的特殊技法,使作品更加美观精巧。

盛夏的花溪,魅力远不止青山绿水。花溪苗族是众多苗族分支中的一支,因其挑花艺术出众而被人们称为“花苗”。2006年,贵州省贵阳市花溪苗绣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花溪苗族妇女在制作挑花时,不但注重继承本民族的艺术传统,还善于发挥想象力,大胆地进行再创作,几乎找不到两幅完全雷同的作品,使得挑花有着较强的艺术性和独创性。

由于苗族没有文字,花溪苗族挑花成了本民族历史和传说的载体,独特的挑花贯首服,也成为这支苗族的识别标记和象征。

挑花不用底稿,富有程式化特征,丰富多样的几何图案,使挑花极具装饰性。挑花脱胎于蜡染,拥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语言。而它反面挑正面看的特殊技法,使整件挑花作品显得尤其精巧美观,令人叹为观止。

花溪苗族挑花刺绣工艺分布在湖潮乡、党武乡、石板镇及花溪乡,向外扩展到乌当区、清镇市、修文县、平坝县等地。花溪域境地处贵州高原中部,苗岭山脉中段,位于贵阳市南郊,距贵阳17公里。居住着汉、苗、布依等民族,其中苗族人口占全区人口的18.63%。全境以丘陵为主,间有山丘、盆地、坝子、峡谷。

花溪苗族挑花以十字为基本针法,“数纱而绣”,不用底稿,图案尽在心里。先挑出图案的外轮廓,再逐步添加内部花纹,最后填充细部,直至完成,采用“反面挑正面看”的特殊技法。

花溪苗族挑花刺绣是用彩色丝线在麻质底布上挑绣出规整的图案。底布原料有火麻和叶麻两种:火麻布较硬宜作裙料;叶麻较柔宜作贯首服、围腰和背扇的布料。麻质底布经砍条、剥皮、理麻、石灰水浸泡、晾晒、小车拣线、荞灰水煮线、漂洗、捶线、晾晒、人工拣线、牵线、穿线、裹线、织布、靛染等多种工艺制作而成。

花溪苗族挑花从艺术风格和制作时间上可分为早、中、后三个时期:

早期(1900年以前)底布为自织青色麻布,色彩单纯雅致,以银色调为主,白色中点缀有小面积的彩色。构图严谨,图案有几何化、程式化的特征。代表作有:《狗寻粮种纹衣背饰》、《太阳、河流、龙头纹衣背饰》、《雪花纹衣背装》、《羊辣子刺梨花衣背饰》、《牛蹄杈铜鼓纹衣背饰》等。

中期(20世纪至文革前后)底布仍多为青色麻布,也有少量青色土棉布,色彩热烈华丽,多以红色调为主,配以黄、绿、白等色丝线。构图较前期活泼,图案丰富。代表作有:《青蛙荷花浮萍纹围腰》、《四羊纹围腰》、《蝴蝶纹背扇》、《灯笼纹背扇》、《鸡冠花纹围腰》等。

后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底布色彩和质地都呈多样化,增加了红、蓝、黄、白、黑等色机织布,甚至使用塑料窗纱和粗麻袋布作底布的,挑绣用的彩线除了蚕丝线又增加了十字线和毛线,构图更加自由,图案更加多样化,有的艺人开始摹仿现代织物上的写实图案制作挑花。代表作有:《亭阁石桥灯笼纹背扇》、《四角冰花儿童围腰》、《田园螃蟹纹围腰》、《水爬虫浮萍围腰》、《牛头双鸟纹壁挂》(王朝珍作品)、《苗姑》(王启萍作品)等。

花溪苗族挑花刺绣有追念先祖、记录历史、表达爱情、美化自身的功能。苗族妇女能把常见的景、物高度概括为美丽的图案,对色彩有独特的理解,能熟练地运用对比、互补等配色原理,富于装饰性。苗族没有文字,花溪苗族挑花刺绣成为记录民族历史和传说的载体,成为这支苗族的识别标记,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刺绣不但注重继承艺术传统,同时又发挥想象力,大胆地进行再创作,为美术家和收藏家所珍爱,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awrui.net/mayi/xincun/20046.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鸭先知博客

鸭先知博客是一个记录日常学习的博客网站,然后把每天的学习内容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期待与您共同进步。
  • 文章27099
  • 评论0
  • 浏览8800054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