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问题:人们常说的“陶”和“瓷”是同一种材质吗?
本题选项:
A.并不是哦
B.当然是啦
正确答案:并不是哦
出题单位:答答星球
支付宝蚂蚁庄园小课堂 - 2023年07月27日 - 答案
答案解析:“陶”和“瓷”并不是同一种材质。通俗来说,“陶器”是用陶土制造的器皿,“瓷器”是瓷土制造的器皿。陶器发明在前,瓷器发明在后,二者的烧制温度、表面釉层均不同,陶器相对粗糙,瓷器做工精致,敲击时声音清脆。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为烧成温度不同、坚硬程度不同、使用原料不同、透明度不同、釉料不同、概念不同、历史不同、构造不同、透明度不同、颜色和胎质不同;
烧成温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一般低于瓷器,最低可达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烧成温度较高,绝大多数在1200℃以上,其中有的甚至达到1400℃左右;
坚硬程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低,质地未完全烧结,敲的时候有声音问,胎体硬度不好,还可以用钢刀切槽;瓷器烧成温度高,外壳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晰,外壳表面不易用普通钢刀划出沟槽痕迹;
使用原料不同:陶器可以用一般的粘土制作素坯烧制,而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在高岭上制作素坯,如果烧制温度是陶器所需的温度阶段,那就是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这样烧制的。高岭土是烧制瓷器所需的温度,制作的素色是瓷器,但是,一般用制作陶器的粘土制作的素地,烧到1200℃就不会变成瓷器,而是被烧成玻璃质。
透明度不同:陶器质地薄而无半透明特征。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像蛋壳一样薄,但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或厚,都有半透明的特点;
釉料不同:陶器有不上釉的和不上釉的,上釉的陶器釉在较低的烧成温度下熔化,陶瓷釉有两种,既可以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以在高温素烧轮胎上挂上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概念不同:陶器以粘土为胎,用手捏、用轮子制作、成型等方法加工干燥后,用窑烧制而成;瓷器由陶瓷、高岭土等构成,在混炼、成形、烧成的外观上施加釉药和彩色;
历史不同: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这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以自己的意志创造的新事物,众所周知的陶瓷器是格拉维特文化的小雕像,目前在捷克下维斯特尼采(Dolni Vestonice)发现的陶器埃洛斯·维纳斯的小雕像可以追溯到前29000年到前25000年,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末期陶片来看,我国产生陶器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
瓷器脱胎于陶器,其发明是中国古代先人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渐探索而来的,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英语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公元前16世纪商代中期左右,中国出现了早期的瓷器。
构造不同:陶器胎体原料为粘土或青土,陶器的原料除了粘土之外,还有适量的长石和石英泥,必须充分陈化、提炼;瓷器的原料主要是陶瓷、粘土和陶瓷;
透明度不同:陶瓷透明度又称“透光度”,是指釉层透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的百分比,百分比越大,釉层透明度越好,陶器不透明,瓷器半透明,我们看到的陶器,即使对胎质很薄,也没有透明的特征;瓷器,即使外壳薄,由于材料和制造技术的原因,也具有半透明的特征,特别是景德镇的薄瓷,外壳高达0.5毫米,薄如蝉翼,轻如翩翩鸿,有光泽,有玻璃质感;
颜色和胎质不同:陶器胎质相对稀疏、干燥,通常呈黄褐色、红、灰、白等颜色,不透光,断口相对粗糙,缝隙和粒状感更明显,另一方面,瓷器胎质细、色泽白、带蓝色,还有灰中带黄色的香灰轮胎,像宋建窑兔这样的黑色铁胎,因为泥土中含有大量的铁,所以断口在显微镜下与玻璃相近;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