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问题:足迹学是古生物学的分支,研究的是动物生前活动时在地层中留下的足迹。足迹虽不是遗体化石,但有时可以提供实体化石无法体现的动物活着时的情况,甚至人们可以就此推断出动物的____、____、____、____和生态环境等,所以足迹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题选项:
A.身高
B.体重
C.奔跑速度
D.活动方式
正确答案:A.身高 B.体重 C.奔跑速度 D.活动方式
题目来源:《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年版)
出题单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拓展阅读:
足迹学是古生物学的分支,研究的是动物生前活动时在地层中留下的足迹。足迹虽不是遗体化石,但有时可以提供实体化石无法体现的动物活着时的情况,甚至人们可以就此推断出动物的身高、体重、奔跑速度、活动方式和生态环境等,所以足迹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如,曾经被认为巨大的植食性恐龙生活在水中,通过水的浮力举起巨大的身体。 但是陆地上巨大的植食性恐龙的足迹证明,它们可以用四肢支撑身体,在陆地上行走。 另外,以前人们认为喜欢一个人呆着,但从足迹来看,尤其是肉食性的恐龙,更是过着群居生活。 另外,以前很难推测步行速度,但根据足迹可以正确判断步行速度的跨度和速度。
研究古生物,特别是海生古无脊椎动物的学者,根据大海三叶虫、虫管等产生的足迹,研究古海岸线的位置、形状、坡度、海水深度、水流方向、堆积物饱和度。 另一方面,研究陆生动物的学者则注重利用足迹本身恢复哺乳动物、鸟类、恐龙等动物生活的详细情况和动物群之间的关系。 有些人用生物命名的双名法建立了科学级分类档案,以保存更好的足迹,使足迹学在生物分类系统中占有一席之地。
据统计,各地恐龙的足迹比恐龙化石多得多。 中国科学家对恐龙足迹的研究始于1929年,当年在陕北神木侏罗纪地层中发现了鸟类足迹。 此后,1940年辽宁西部朝阳发现了400多个巨大足迹。 1949年以后,在很多地方发现了很多恐龙的足迹。 特别是2001年甘肃永靖盐锅峡2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了10个恐龙足迹化石点、数千个足迹。 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多样性之高、保存之好在亚洲未见。 足迹中也有前腿足迹长达112厘米、宽76厘米,后腿足迹长达150厘米、宽142厘米的大型蜥脚类动物,是世界上最大的足迹之一。 2010年,山东诸城人又发现了一个大型化石点,包括3000多个恐龙足迹。 足迹显示一群大型蜥脚类动物正在进行集群移动,另一只大型兽脚类恐龙正在追赶一大群小型鸟脚类恐龙。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恐吓现场。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