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问题:《周礼》中提到的“一易之田”和“再易之田”,即____和____的田。
本题选项:
A.种一年休一年
B.种一年休两年
正确答案:A.种一年休一年 B.种一年休两年
题目来源:《中国古代农业》(中国商业出版社2015年版)
出题单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拓展阅读:
《周礼》中提到的“一易之田”和“再易之田”,即种一年休一年和种一年休两年的田。
东汉高诱认为“易”乃“治”之意,但“易”也有可能是“不易之田”、“一易之田”、“再易之田”之“易”,指轮休。
《周官•大司徒》中有不易之田、一易之田和再易之田的记载。“不易之田”是指无须休耕的上等好田;“一易之田”即耕作一年休耕一年的一般田地;“再易之田”即耕作一年休耕两年的生荒地。
在《诗经》中我们几乎可以看到商周时期农耕生产的一整套耕种管理过程和方法,通过相土、开荒、整地、选种、播种、保苗、除草、灌溉、除虫、施肥、收割、晾晒、入仓等一系列活动,先民于平原绣野中经营着自己的生活,创造着人类的历史。
选择好适宜耕作之地是进行农耕生产的首要工作,先民运用长期积累的经验选择能为自己提供生活资料的最佳土地,周人的先祖公刘率领周民自邰远徙,通过仔细观察,慎重考虑,终于选定了既富庶又繁荣的豳作为定居之地;“笃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顺逎宣,而无永叹”(《大雅·公刘》)公刘认为此地宜于农业耕作,大家能够在此获取衣食之源,然后民将安今之居而无长叹。
《风·定之方中》说到卫文公徙迁复国,发展农业生产时也是首先做了一番相土工作“升彼虚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降观于桑。”朱熹意为:“观之以查其土宜也。”)卫文公又通过占下验证了他相中的确实是一个适合耕种植桑的好地方“下之其吉,终然允臧。’
《小雅楚茨》告诉我们要先除掉丛生的蒺藜,把土地开垦出来“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自昔何为?我艺黍稷”《周颂·载芟》也是先叙述除去杂草砍伐树木的垦荒“载芟载柞”。为了保证播种的顺利进行,还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要划定田界“乃疆乃理”(《大雅·绵》)、“我疆我理”(《小雅·信南山》)、“于疆于理”(《大雅·江汉》);要平整土地“彻田为粮’(《大雅·公刘》)、“彻申伯土田”、“彻申伯土疆’(《大雅。菘高》);要开沟挖渠“乃宣乃亩”(《大雅·绵》。经过这一番努力,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将会是“昀昀原隰’、“疆埸翼翼’(《小雅·信南山》)接下来待选好种子“既种既戒”(《小雅大田》)则可以“播厥百谷”了。等禾苗长出后,随之而生的野草往往防碍庄稼的生长,于是进入除草保苗阶段,《大雅·生民》:“弗厥丰草”说的就是除掉野草,保护禾苗《小雅。甫田》:“今适南亩,或耘或耔。”耘是除草,耔指用土培苗,是保苗的一种方法《周颂良耜》:“以薅茶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只有把苗间杂生的荼蓼薅除,才能保证黍稷的繁茂。
先民不仅懂得精耕熟耘等精耕细作,而且注意庄稼的灌溉、施肥和除虫。《小雅。信南山》:“昀昀原隰,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东其亩。”、“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在平整后的土地上添挖沟渠,经过灌溉的土地水量更加充足,土质潮湿松软,更利于百谷的茁壮生长。“茶蓼朽止,黍稷茂止”(《周颂。良耜》)则是把薅除的茶蓼等杂草沤烂在田间作为绿肥,使庄稼长得茂盛。此外,扫除废弃的杂物,用火烧、土化等方法制成的堆肥也是当时常用的肥料。
除虫是耕种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小雅。大田》中可以见到人们防治虫害“去其螟塍,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螟食苗心,塍蛀苗叶,蟊害苗根,贼坏苗节,先民在长期的耕作实践中,通过细致的观察,充分认识了诸多害虫对庄稼的危害,对这些害虫必须及时清除,以免幼苗受损,影响收成。
随着大量荒地被不断开垦成为可耕田,出现了休耕轮作的土地管理方法。
《周礼·大司徒》记载中有不易之田、一易之田和再易之田,这就是为了合理的保持土地的肥力,根据田地整治程度确定休耕轮作制度。所谓不易之田就是无需休耕的上等好田,一易之田即耕作一年休耕一年的一般田地,再易之田即耕作一年休耕两年的生荒田。
《诗经》中有一套专门的术语言称不同生熟程度的田地《小雅。采芑》:“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菑亩”《周颂·臣工》:“亦又何求,如何新畲”《尔雅·释地》解释为“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畲。”(即初垦的生荒田称为“菑”或“菑亩”,耕作了两年的是“新田”,三年以上的熟田就称作“畲”。这种由荒地逐步整治成为熟田是耕作技术进步的表现。
经过诸般劳作,人们期盼的丰收如期而至“丰年多黍多称(《周颂丰年》),忙碌而喜悦成了收获季节的主旋律“恒之和还,是获是亩。恒之縻芑,是任是负”(《大雅。生民》)、“载获济济,有实其积”(《周颂·载芟》)、“获之控控,积之栗栗”(《周颂良耜》。我们的先民是勤劳的,又是非常善良的“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小雅。大田》),收割后遗漏的麦穗不再去拾取了,就留给那孤苦无助的寡妇吧,也许会稍助其生计。
《诗经》形象地描绘了收获之丰《小雅·甫田》:“曾孙之稼,如茨如梁”《周颂。良耜》言所获黍稷“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九月筑场圃(《豳风·七月》),农夫早早准备好晒谷场,等庄稼收割完毕运至此打场晾晒。人们期待着丰收,为丰收后的仓储作充分的准备“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小雅甫田》、“乃积乃仓”(《大雅公刘》。待收粮入仓,乃见“我仓既盈,我庾维亿”(《小雅楚茨》,一年的生活有了物质上的保障。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