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每周答题/正文
改革先锋周明金,在山东省莱西县委组织部工作期间,积极探索村党支部领导下的“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配套建设,总结形成了莱西村级组织建设“三配套”经验,在全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2023年10月21日  阅读 182  评论 0

摘要:问题:改革先锋周明金,在山东省莱西县委组织部工作期间,积极探索村党支部领导下的“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配套建设,总结形成了莱西村级组织建设“三配套”经验,在全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答案:A.村级组织 B.民主政治 C.社会服务。

本题问题:改革先锋周明金,在山东省莱西县委组织部工作期间,积极探索村党支部领导下的“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配套建设,总结形成了莱西村级组织建设“三配套”经验,在全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本题选项:

A.村级组织

B.民主政治

C.社会服务

正确答案:A.村级组织 B.民主政治 C.社会服务

题目来源:暂无

出题单位:中国社科院

题目归属:2019年06月第二周答题

拓展阅读:

周明金是山东省莱西市国土资源局党组原书记,莱西县委组织部原副部长。他积极探索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级组织、民主政治、社会服务”三个方面的配套建设,总结形成了莱西村级组织建设“三配套"经验雏形。1990年8月,中央组织部等五部委联合在莱西召开了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总结和推广了“莱西经验”。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他改革先锋称号,称他是“农村基层党建‘莱西经验’的实践创新者”。


周明金,男,汉族,中共党员,1953年1月出生,山东莱西人。曾任山东省莱西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莱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农村基层党建“莱西经验”的实践创新者。

周明金在莱西县委组织部工作期间,积极探索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级组织、民主政治、社会服务”三个方面的配套建设,总结形成了莱西村级组织建设“三配套”经验雏形。

1990年8月,中央组织部等五部委联合在莱西召开了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总结和推广了“莱西经验”,从理论、政策和制度上确定了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工作格局。发端于莱西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大促进了农村改革发展,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在全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周明金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农村基层党建“莱西经验”的实践创新者。


“莱西经验”是在中央、省、青岛市委的领导下,在莱西县三级党组织实践的基础上,经上下探索创新所形成的集体智慧结晶。

一、莱西县委层面——基于深化农村基层组织改革的迫切需要,迎难而上、实践创新

在中央和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围绕农业农村发展的现实问题,莱西县委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一)发现系列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在当时国内外背景下,莱西县的农村产生了一些问题。如,农村党支部等各种村级组织传统的管理职能开始萎缩,工作开始变得被动,粮食生产开始滑坡,封建迷信抬头,社会秩序混乱,干群关系紧张,“要粮收款、结扎流产”等几大难题更加突出,群众把干部称为“三要干部”即“要粮、要钱、要命(计划生育)”。

时任莱西县委书记张成堂,县委副书记、县长赵克志等高度重视,安排县委组织部牵头,深入全县上百个自然村进行调查,发现农村基层工作存在“三个不适应”:

1、村级组织建设不适应——党组织的领导力减弱。家庭联产承包后,由村民委员会取代了生产大队。组织形式变化了,而职能未能随之变化,加上农村生产经营方式变化,村级各个组织的职责不明、组织覆盖不到边,影响了各组织职能作用的发挥,造成党的方针政策贯彻不到户,党组织的领导削弱了。

2、民主政治建设不适应——党组织的凝聚力减弱。随着改革深入,农民参与村务管理意识增强,而村干部仍习惯沿用凭行政手段和主观意志推行工作,干群缺少沟通,矛盾激化,各项工作难以开展。如,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试点过程中,个别村庄出现了片面强调“村民当家作主”的思想,宣扬“包产到了户,不用党支部”“村委会无直接上级”等错误言论。

3、社会服务化工作不适应——党组织的服务力减弱。家庭联产承包后,农民要致富、盼服务的呼声特别高,而村级组织向农民索取多、给予少,服务不到位,加之多数村在分田到户的同时分光了集体积累,后又在发展集体经济上办法不多,造成了服务缺少物质依托、共同致富缺少经济根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不断减弱。

出现这些不适应,主要原因是在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之后,没有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村级组织建设、发展农业与强化基层的关系,根子在于忽视村级组织建设。村级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脚点,是农村经济的主战场,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发展农村经济、满足农民服务需求主要靠村级组织解决。没有坚强的村级组织,就没有稳固的农业基础,也就没有稳定的农村社会。强化村级组织建设,已经成为摆在莱西县委面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因此,自1985年以后,莱西县委从深化改革、稳定大局的需要出发,把村级组织建设提到了重要议程。

(二)瞄准村级组织建设,开始积极探索。1986年起,莱西县委逐步确立了“强化农业必须强化村级”的思路,把“抓基层、打基础,强化村级、工作到户”作为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对村级建设进行了不断探索。

从纵向来看,“莱西经验”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不断发展、深化和完善的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86年到1987年,主要抓农村党组织整顿和党员教育,抓集体经济发展和服务体系建立,抓党、团、村委会、妇女和民兵组织的整顿。第二个阶段是抓住1988年民政部在莱西进行贯彻《村委会组织法(试行)》试点机会,在牛溪埠乡的牛溪埠村、西庄村和西沙埠村进行了试点,试点取得成效后,又把试点扩大到全县575个村(100户以上的村庄),开展了以“村务公开、民主办理、村民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健全了村民自治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村务管理初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第三个阶段是从1989年开始,通过对抓村级建设工作的总结和回顾,进一步理清和明确了村级建设的基本思路。

从横向来看,自1986年至1990年,莱西县委围绕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1.在村级组织配套建设上,主要采取了健全组织、明确职责;搞好选拔培养、提高干部素质;加强和改善干部管理、调动村干部积极性三项举措。2.在民主政治配套建设上,主要采取了树立民主观念,完善民主制度,规范决策程序三项举措。3.在社会化服务配套建设上,一手抓增加集体积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手抓生产、流通和生活三方面服务。

(三)农村重现生机活力,“莱西经验”雏形形成。通过近五年实践探索,全县农村发生了可喜变化:一是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增强了;二是党群、干群关系得到了改善;三是社会稳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农民安居乐业;四是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加快了农民共同富裕步伐。

在抓基层、打基础的过程中,莱西县委不断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成果,逐步形成了“莱西经验”的雏形。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awrui.net/xuexi/meizhou/21466.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鸭先知博客

鸭先知博客是一个记录日常学习的博客网站,然后把每天的学习内容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期待与您共同进步。
  • 文章27099
  • 评论0
  • 浏览8800054
排行榜
随机推荐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