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时政热点/正文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____上,推进____,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____

 2024年05月25日  阅读 156  评论 0

摘要:问题: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____上,推进____,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____。答案:A.实体经济 B.新型工业化 C.数字中国。

本题问题: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____上,推进____,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____。

本题选项:

A.实体经济

B.新型工业化

C.数字中国

正确答案:A.实体经济 B.新型工业化 C.数字中国

题目来源: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社北京2022年10月25日电)

推荐单位:“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学习强国”福州学习平台

出题单位: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组委会秘书处

拓展阅读: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今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要继续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并强调提出“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目标。

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这个大逻辑下,我国的新型工业化建设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和发展,基础日渐扎实、起点不断抬升、前景日益广阔,在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路径、提升发展效能等方面做出可贵探索,中国制造正大踏步迈向世界价值链中高端。然而,必须认识到的是,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并非一日之功、一家之事,必须正确认识安全与发展、供给与需求、创新与企业的关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才能真正实现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在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的同时,不断优化生产布局。

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第一目标。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努力实现安全和发展的动态平衡。如果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得不到根本改变,“卡脖子”“掉链子”的薄弱环节得不到夯实补牢,新型工业化就谈不上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我国宏观经济安全亦始终难以保证。而如果不积极适应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将高新技术应用于工业制造转型升级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则无法将作为第一生产力、第一竞争力的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因此,必须进一步把握安全与发展的内在联系,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持续推进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实现安全与发展协同推进。

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平衡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是当前的重大课题。供给和需求是产业链的两端,更是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既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地提高供给质量、满足市场需求,也需要拓展市场以保障生产的最终实现。相较传统工业发展,新型工业化体系的产业链供应链更长,维持安全稳定的难度更大。因此,要以工业互联网为媒介,强化产业链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沟通交互,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必须看到,消费是实现生产的最终环节,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既需要充分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也需要不断丰富产品应用场景,通过布局新产品、创造新需求来扩大既有市场容量。人民是发展的最终旨归,将先进生产力转化为切实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的产品和服务,是实现有效供给、促进供需平衡的关键所在。

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关键抓手。企业是科技创新与现实生产力的结合点、转化器,同时也是市场的主体。企业的竞争力来自创新,来自科技成果的转化,来自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最能敏感地觉察到创新需求的强弱、创新措施是否有效、创新成果是否为市场所接受。科技强则企业强,企业强则产业强。做大做强企业这个“点”,才能形成“链”的优势和“面”的提升。企业在加大投入研发力度、吸引高端科技人才、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构筑科技竞争前沿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要抢占未来产业竞争主体权,必须做大做强一批先进企业,做活做实更多中小企业,进一步夯实新型工业化的基础,让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实体经济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抓实体经济是在国际竞争中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的根本举措。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信心来自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关键所在、重中之重。面对未来科技与产业的竞争焦点,面对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调整洗牌,我们有信心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awrui.net/xuexi/shizhen/23983.html

  相关推荐
标签:

发表评论:

鸭先知博客

鸭先知博客是一个记录日常学习的博客网站,然后把每天的学习内容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期待与您共同进步。
  • 文章27106
  • 评论0
  • 浏览8828047
排行榜
随机推荐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