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时政热点/正文
如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动联系,要求你通过微信、QQ或其他境外聊天软件接收“逮捕证”等所谓法律文书,或以配合调查为由,要求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进行资金核查或缴纳高额取保候审金的,应及时____

 2025年01月14日  阅读 71  评论 0

摘要:问题:如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动联系,要求你通过微信、QQ或其他境外聊天软件接收“逮捕证”等所谓法律文书,或以配合调查为由,要求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进行资金核查或缴纳高额取保候审金的,应及时____。答案:与当地相关部门进行核实。

本题问题:如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动联系,要求你通过微信、QQ或其他境外聊天软件接收“逮捕证”等所谓法律文书,或以配合调查为由,要求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进行资金核查或缴纳高额取保候审金的,应及时____。

本题选项:

A.与当地相关部门进行核实

B.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

正确答案:与当地相关部门进行核实

题目来源:参见《海外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由国家反诈中心、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于2024年共同编制)

出题单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拓展阅读:

海外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应注意,如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动联系,应及时与当地相关部门进行核实。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内部有规范的工作流程及严格的保密要求,不会通过微信、QQ或其他境外聊天软件发送逮捕证等法律文书,更没有“安全账户”,凡是要求转账进行资金核查的都是诈骗。

诈骗套路1、冒充公检法等部门工作人员诈骗

(一)前期引流

1、自称“手机卡运营商或银行客服”:“你名下的电话卡/银行卡涉及案件,需要配合调查”。

2、自称“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你因签证出现问题/有紧急文件或包裹需要领取,需要配合警方调查,否则将被遣返回国”。

3、自称“物流公司客服”:“你的包裹被海关拦截,因内藏毒品/大量银行卡,需要接受调查”。

诈骗分子冒充上述人员与受害人联系,以涉嫌洗钱、银行卡涉案、冒用身份等理由,要求受害人配合调查,并将电话转接至国内“公安机关”。

(二)威胁恐吓

电话转接至“公安机关”后,诈骗分子扮演“假警察”为获取信任,通常转移到指定聊天软件(一般为境外社交软件),向受害人出示案件受理书、通缉令、警官证等,甚至身着假警服、在伪造的公安机关办案场景下与受害人进行视频通话,还会要求受害人签订保密书、定时汇报个人动态,进一步对受害人进行精神控制。

(三)骗取钱财

方式一:以资金核查为由,要求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直接完成盗刷;或让受害人将资金转入所谓“安全账户”,承诺核查完毕后将资金原路返还。

方式二:向受害人出示虚假的取保候审申请书,要求受害人缴纳高额保证金,并声称如不缴纳将被羁押或遣返回国等,以此骗取钱财。

识破骗局1

(一)公检法等国家机关不存在电话转接。凡是自称“驻外使领馆、手机卡运营商、银行”等工作人员,并主动帮忙转接到公检法等国家机关的都是诈骗。

(二)公检法等国家机关不会向受害人在线发送“通缉令”“逮捕证”“取保候审决定书”等法律文书。

(三)公检法等国家机关不存在“安全账户”。凡是以配合调查为由,要求“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进行资金核查”或是“缴纳高额取保候审金”的都是诈骗。

防骗提示1

如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动联系,应及时与驻英国使领馆相关部门进行核实。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内部有规范的工作流程及严格的保密要求,不会通过微信、QQ以及Telegram等境外聊天软件发送逮捕证等法律文书,更没有“安全账户”,凡是要求转账进行资金核查的都是诈骗。

诈骗套路2、虚拟绑架类诈骗

(一)诱导控制

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致电受害人,谎称其涉嫌重大犯罪,要求受害人“配合调查”迫使其离开居住地,前往宾馆或第三国,并要求切断手机、微信等与家人或亲友联系渠道,还会要求受害人自书“个人情况自白书”、定时汇报行程及个人状态,以对其进行精神控制。

(二)伪造绑架

诈骗分子引导受害人拍摄被绑架的照片、视频。以受害人曾自导自演“绑架案”逃避侦查为由,要求其拍摄视频作为对比以自证清白。或是当受害人无法按照要求缴纳巨额保证金时,诈骗分子声称让受害人伪造被绑架的假象,以向其家人索取资金。或是声称受害人本人或父母涉嫌重大案件,若其配合拍摄照片、视频,配合“警方”完成秘密任务,即可获得宽大处理。

(三)骗取“赎金”

在受害人与外界“失联”期间,诈骗分子会冒用受害人身份联系其家长,谎称孩子被“绑架”,并发送事先拍摄好的照片或视频以证明“绑架”真实性,骗取巨额“赎金”。

识破骗局2

(一)公安机关在办理案件时不会要求签订所谓的“保密书”,更不会要求受害人自编自演“绑架案”。

(二)公安机关不会线上办案,不会使用屏幕共享软件,更不会要求使用境外社交软件定时汇报个人动态。

防骗提示2

如接到声称“警方办案”“协助调查”等可疑电话,切勿轻信,及时通过官方渠道联系中国驻英国使领馆,或向所在学校学生部门核实求助,并及时告知家长相关情况。留学生家长如接到可疑电话声称子女被绑架,应立即报警,切勿轻易转账汇款。

诈骗套路3、虚假服务类诈骗

(一)前期引流

诈骗分子伪装成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房东或中介、培训机构工作人员等身份,在网络社交工具、网页、搜索引擎等渠道发布广告,声称可提供办理签证、租房、升学、代写论文等服务,吸引有需求的群体。

(二)获取信任

诈骗分子伪造虚假资质证明、房产证明等文件,使受害人相信其可以提供帮助升学、办理签证、租房等服务。

(三)实施诈骗

受害人交纳服务费后,却未能得到相应服务,待与对方再次联系时,发现已被拉黑,或是对方以其他理由继续诱导受害人转账。

识破骗局3

诈骗分子通常只在线上沟通,对见面交易总以各种理由推脱,并往往以“交纳中介费”“交纳服务费”“签订合同”等理由推迟交付或不提供相应服务。

防骗提示3

一定要选择正规的购物、服务平台,对异常低价的商品务必提高警惕。租房要通过正规中介,签订合同前应认真查看核实中介资质,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综合判断房东或中介的真实性、合法性,通过房产登记机构核对房屋产权归属和房屋情况等信息,谨防被骗。

诈骗套路4、虚假换汇类诈骗

(一)前期引流

诈骗分子通过网络社交软件等渠道发布广告,披着低价、合法、正规等外衣,声称可以提供换汇服务。

(二)建立信任

诈骗分子向受害人展示伪造的好评截图、资质证明等虚假材料,并通过前期小额成功换汇,以获取受害人信任,后与受害人商定交易汇率,确定交易方式。

(三)实施诈骗

诈骗分子声称已将换汇资金转入受害人账户,要求其将待换汇资金转至指定账户。若受害人发现实际没有收到转账,诈骗分子便会发送伪造的银行汇款记录、支票、转账记录等虚假支付凭证,以跨行转账延迟等理由推脱,催促受害人尽快转账,完成诈骗。

防骗提示4

诈骗分子往往会发布优惠换汇信息吸引受害人,当汇率大幅偏离市场价时,务必提高警惕。私下换汇有风险,很可能成为犯罪分子的洗钱工具,从而导致法律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awrui.net/xuexi/shizhen/26165.html

  相关推荐
标签:

发表评论:

鸭先知博客

鸭先知博客是一个记录日常学习的博客网站,然后把每天的学习内容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期待与您共同进步。
  • 文章27099
  • 评论0
  • 浏览8800054
排行榜
随机推荐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