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索十三套》原名《弦索备考》,是清代蒙古族文人荣斋所编的一···

2022-08-07:11:08:25 阅读 410 评论 0

摘要:问题:《弦索十三套》原名《弦索备考》,是清代蒙古族文人荣斋所编的一部以____为主的合奏曲选集,共收乐曲13部。答案:弦乐器。...

当前问题:《弦索十三套》原名《弦索备考》,是清代蒙古族文人荣斋所编的一部以____为主的合奏曲选集,共收乐曲13部。

正确答案:弦乐器

题目来源:《中国音乐通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出题单位:暂无

拓展阅读:

《弦索十三套》原名《弦索备考》,是清代蒙古族文人荣斋所编的一部以弦乐器为主的合奏曲选集,编于1814年,其中共收乐曲13部,故称《弦索十三套》。

弦索十三套是中国民间器乐合奏,属弦索乐类乐种。因有十三套乐曲而得名。在清乾隆、嘉庆时代以前就已流行,后蒙族文人荣斋收集整理1814年完成,取名《弦索备考》。以琵琶、三弦、胡琴、筝等弦乐器为主,曲有《十六板》、《琴音板》、《月儿高、《海青》、《阳关三叠》、《清音串》、《平韵串》、《琴音月儿高》、《松青夜游》、《合欢令》、《将军令》、《普庵咒》、《舞名马》共十三套乐谱。其中以《十六板》最难。《合欢令》和《将军令》两套为筝谱,其余均为胡琴、琵琶、三弦和筝的合奏谱。

清代嘉庆年间,京城有位蒙古族正黄旗子弟,名明谊,字古渔,这是个喜好音乐且能演奏多种乐器的文艺青年,经常与几位好友一起以演奏“弦索”乐曲为乐。

所谓“弦索”音乐,是流行于中国古代的一种室内乐,这种古老的音乐演奏形式,出现于战国时期,当时称为“弦咏”,最初是在学堂上用琴、瑟为颂咏文章、诗词时伴奏,后演变为给小曲、戏曲的演唱伴奏,使用的乐器也变成了琵琶、三弦、胡琴、古筝等,因为这些都是有弦的乐器,所以又被称为“弦索调”、“弦索腔”、“弦子戏”、“北调子”等,多流传于中国北方地区。

再以后由于年代久远,唱词大都失传,而曲调和这种演奏的形式却流传了下来,成为了后来的“弦索”音乐,一直传承于宫中且流传于民间。

文人总是对琴、棋、书、画的事感兴趣,而且是事无巨细的对待他们所热爱的事物,为了使这些弦索音乐不再失传,明谊以荣斋的笔名把十三首弦索合奏曲,按中国古文的行文方式,用工尺谱详细的记录下来,共六卷,并取名为《弦索备考》。

十三套的曲名是:

①《合欢令》,不分段;

②《将军令》,由引、身、出鼓3段组成;

③《十六板》,16段,有短小引子;

④《琴音板》,10段;

⑤《清音串》,加尾声共5段,并附《竹子》分谱;

⑥《平韵串》,3段;

⑦《月儿高》,7段,由第2段起有小标题,依次为〔桂枝香〕、〔解三醒)、〔玉胞肚〕、〔金络索〕、〔画眉序〕、〔红绣鞋〕;

⑧《琴音月儿高》,7段,分段小标题同《月儿高》;

⑨《普庵咒》,18段,分段标题依次为〔垂丝钓〕、〔佛头〕、〔普庵咒〕起段、头回、头回一转、头回二转、头回三转、二回、二回一转、二回二转、二回三转,三回、三回一转、三回二转、三回三转、结段、〔金字经〕、〔五声佛〕;

⑩《海青》,19段,第13段标记“撒围”、第14段标记〔三回做鹅鸣〕,19段标记〔大煞尾〕;

⑪《阳关三叠》,6段,有尾声;

⑫《松青夜游》,6段,有尾声;

⑬《舞名马》,5段,末段标〔定鼎儿〕。

本站名称:鸭先知博客

本文标题:《弦索十三套》原名《弦索备考》,是清代蒙古族文人荣斋所编的一部以____为主的合奏曲选集,共收乐曲13部

本文链接:https://www.awrui.net/xuexi/tiankong/12338.html

版权声明:本文由鸭先知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鸭先知博客

鸭先知博客是一个记录日常学习的博客网站,然后把每天的学习内容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期待与您共同进步。
  • 文章 1.5W+
  • 评论 0
  • 浏览 2.0W+
鸭先知全站内容随机推荐榜
  • 友情链接:
Processed in 0.502183 second(s).
Copyright @ 2020-2022 鸭先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