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问题:2007年,上海松江区在全国率先培育和发展____,破解了“谁来种田、怎样种田”的问题,以农户家庭为经营主体,主要依靠本地家庭劳动力,实现了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粮食生产经营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经过十多年的探索积淀,这种模式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产业兴旺的典型现代农业模式。
正确答案:家庭农场
推荐单位:上海学习平台
出题单位:中共松江区委宣传部
拓展阅读:
2007年,上海松江区开始了对家庭农场的探索,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建立健全家庭农场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在规范土地流转、调整补贴政策、严格经营管理、加强引导服务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13年,家庭农场这一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写进了中央1号文件,在上海乃至全国各地得以迅速推广。
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是指以同一行政村或同一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家庭(一般为夫妻二人或同户家庭劳力二三人)为生产单位,从事粮食,生猪养殖等生产活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家庭农场经营者是主要依靠家庭劳动力的自耕农。松江区从2007年秋 开始探索发展粮食家庭农场,至目前已发展家庭农场1206户,经营面积13.66万亩,占全区粮田面积的80%.松江家庭农场的发展,已取得了粮食增产, 农民增收,环境改善,保护农田的良好效果。
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的产生是松江后工业化的必然产物,后工业化的经济基础、社会变革和科技发展使家庭农场和现代农业的产生成为可能和必然。无论是从经营主体、经营期限和经营规模,还是从生产组织形式和分配方式上看,松江家庭农场都具有现代农业的性质和特点。
(一)出台政策。为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松江区制定出台《关于鼓励发展粮食生产家庭农场的意见》,鼓励发展以农户家庭为基本单位,实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的粮食生产家庭农场。
(二)规范管理。一是规范流转土地。区、镇农业和农经部门加强土地流转管理、指导和服务,规范土地流转行为,签订市统一流转合同文本。二是选定经营人员。扶持当地专业农民和种田能手、镇村干部和技术人员等“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农业经营者发展家庭农场。三是确定适宜规模。因地制宜,家庭农场水稻经营规模一般为100—150亩。四是规范组织生产。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农业生产档案,家庭农场受让的流转土地,不得转包。五是实施考核奖励加强考核,组织开展各类生产竞赛活动,对优秀经营者给予奖励。
(三)配套服务。一是农业管理部门加强和优化优质水稻的生产规划、良种推广及茬口布局,组织安排家庭农场生产。二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加强技能培训,指导家庭农场应用优质高产品种和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及安全生产的能力和水平。三是扩大农资连锁经营覆盖面,做好种子、农药、肥料、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的配送供应服务。四是实行家庭农场农机社会化服务,探索和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方式。五是加强市场供求信息、价格信息等信息服务,指导家庭农场组织生产。六是组织粮食购销部门和加工经销企业对家庭农场实施定单生产或直接上门收购服务。指导家庭农场以生产经营、市场营销为纽带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稻米品牌经营企业的种子供应、技术指导、产品销售一体化经营。
(四)政府扶持。一是加强粮田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管理。完善粮田沟、路、渠等设施配套,以及水利排灌设施和生产辅助设施配套。二是提高种粮补贴。家庭农场在享受市、区原有水稻种植面积补贴、良种补贴、种植绿肥补贴、施用商品有机肥补贴的基础上,区财政给予土地流转费补贴。镇、街道相应配套增加补贴。三是推广种养结合。区、镇财政对实施种养结合的水稻生产直接使用有机肥的给予相应补贴。四是增加农机补助。区、镇对家庭农场购买农机给予补贴,加大农机作业服务费用的补贴。五是扶持订单生产。财政对通过绿色、有机大米认证以及获得著名品牌的粮食生产加工企业给家庭农场实施订单生产的给予项目扶持。六是优惠贷款保险。财政给予贴息贷款扶持,并提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
家庭农场把农民每家每户的小块农田集中起来,解决了土地分散经营、效益低下、风险高的矛盾,有利于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
(一)粮食生产基本实现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2007年,松江共有4900户的粮食种植户,2011年减少到了1173户,但亩均产量却达到了570公斤,比4年前增加了2.5%。为什么?因为这1173户都是升级版的“家庭农场”,根据《松江区家庭农场服务规范》,农场主能得到来自政府和第三方机构的全程服务。包括区级统一免费供种服务,以及3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的“大机互助化”服务,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作业服务满级基本覆盖全区的17万亩粮田。同时,区内还有14家农资超市,为家庭农场提供农药、化肥等农资的免费直供到户服务。
(二)粮食生产水平明显提高。2011年粮食生产取得的全面丰收,主要是组建家庭农场后,农民千方百计种足种好,加上各类种粮补贴以及国内粮价上涨等因素,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大幅提高;无论是小麦、水稻,长势平衡,农业生产得到了良好发展。
(三)农民经营性收入显著增加。单位面积产出率的提高,加上规模效应,家庭农场经营性收入得到了大幅增加。而且粮田流转后,富余劳动力大量转移至第二、第三产业,他们在摆脱农务后,可以更加专心致志地就业于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非农产业,同时还可以得到承包经营者支付的500元土地转让金。而为鼓励家庭农场这一新事物,区、镇共给予家庭农场每亩200元的补贴,再加上国家原来对水稻生产农户的每亩150元补贴。这样,按正常种植水稻的效益,加上上级各级政府的种植水稻的补贴和扶持,除去应付的流转费和农忙时雇工等各种费用,每亩净赚300多元应没问题,从而实现了双赢。根据松江区农委的最新统计,2011年松江粮食家庭农场已经发展到了1173户,比2007年起步时增加了656户。经营面积13.38万亩,比2007年时的9.05亩增加了4.33万亩;家庭农场经营比例占全区水稻经营面积的78.2%,亩均净收入866元,增加了56.1%。家庭农场户均收入10.1万元,部分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甚至可以达到人均10万元的收入水平。
(四)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有益改善。如今,家庭农场主不再把农作物秸秆用火一烧了之,而是当作改良土壤团粒结构的材料加以利用,加上镇农业部门出台了秸秆粉碎处理还田的补贴政策,有效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形成用地养地的良性循环,农作物的产量、品质、抗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有益改善。
(五)食用农产品安全更有保障。家庭农场种植100-150亩规模适宜家庭农场满负荷运转,无需引入大量外来务农人员,减少了外来不规范种植户,有效改变了因外来种植户集聚而造成的脏、乱、差现象,同时由区农资超市对家庭农场化肥、农药的直供服务,有效杜绝了不合格农药的使用,用肥、用药都按农技部门的技术操作要点进行,农业投入品安全有保障,农业生产过程质量受控制。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家庭农场的概念以后,家庭农场就被纳入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之中,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下,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
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将对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改革产生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上海市松江区从2007年开始进行家庭农场建设的探索,十多年来,松江区的家庭农场数量和质量上都迅猛提升,形成了各种规模和各种类型的家庭农场。
因此,以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为典型,探究不同规模家庭农场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效率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可以对比不同经营规模的家庭农场生产过程中技术效率的变化,把握影响农场技术效率的原因,促进家庭农场良好发展,为制定相关方面的政策提供实践上的新路径,进而推动松江地区农业经济及区域经济的发展。
研究显示,在上海松江的家庭农场中,适度的中规模家庭农场具有最高的技术效率值为0.9002,小规模家庭农场技术效率值次之为0.8802,大规模家庭农场技术效率值最低为0.8763.女性农场主能更好地提高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效率;家庭农场主原来从事农业对家庭农场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家庭农场类型对家庭农场技术效率有显著影响,家庭农场综合性越高,其技术效率越高;家庭农场合同期限对其技术效率水平有正向影响;外来帮工单位成本对其技术效率产生负向作用;使用农机对家庭农场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使用他人提供的农机影响更为显著。家庭农场主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的数量、经营家庭农场持续时间这四个变量对家庭农场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效率并不具有显著的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