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问题: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因河南省渑池县____而得名。主要分布于黄河中游地区的____、____、____等省区,在甘肃、湖北、河北以及内蒙古等邻近中原的边缘地区也有分布。
本题选项:
A.仰韶村
B.陕西
C.山西
D.河南
正确答案:A.仰韶村 B.陕西 C.山西 D.河南
题目来源:暂无
推荐单位:河南省委宣传部
出题单位:三门峡市委宣传部
题目归属:2021年10月18日 - “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专项答题
拓展阅读: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因河南省涌池县仰韶村而得名。主要分布于黄河中游地区的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甘肃、湖北、河北以及内蒙古等邻近中原的边缘地区也有分布。
仰韶文化,是指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是中国分布地域最大的史前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
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化称之为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仍以种植粟类作物为主,处于原始的锄耕农业阶段,采用刀耕火种的方法和土地轮休的耕作方式,生产水平仍比较低下。
家畜饲养业比新石器时代早期也有一定进步,饲养的家畜有猪、狗和羊,马的骨头也有少量发现。鸡骨发现较多,可能已经驯化为家禽了。
采集和渔猎经济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许多遗址的彩绘陶器上都有鱼网的描画。手工业生产,主要是制陶业和制石、制骨、制革、纺织、编织等。石器制造业比较发达,农耕石器包括石斧、石铲、磨盘等,除此之外还有骨器。
制陶业也比较发达,陶器是以红陶为主,灰陶、黑陶次之。红陶分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两种。主要原料是粘土,有的也掺杂少量砂粒。在仰韶陶器中,细泥彩陶具有独特造型,表面呈红色,表里磨光,还有美丽的图案,是当时最闻名的。细泥陶反映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水平,具有一定代表性,所以考古上常将仰韶文化称为彩陶文化。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