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项答题/正文
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1941年成立的____,由四川旅外剧人抗敌演剧队、西北青年救国会总剧团以及小小剧团组合而成

 2021年12月29日  阅读 564  评论 0

摘要:问题: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1941年成立的____,由四川旅外剧人抗敌演剧队、西北青年救国会总剧团以及小小剧团组合而成。答案:延安青年艺术剧院。

本题问题: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1941年成立的____,由四川旅外剧人抗敌演剧队、西北青年救国会总剧团以及小小剧团组合而成。

本题选项:

A.鲁迅艺术学院

B.延安青年艺术剧院

C.延安自然科学院

正确答案:延安青年艺术剧院

题目来源:暂无

出题单位:中国国家话剧院

题目归属:2021年12月25日 - “中国国家话剧院创建80周年、正式成立20周年”专项答题

拓展阅读:

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1941年成立的延安青年艺术剧院,由四川旅外剧人抗敌演剧队、西北青年救国会总剧团以及小小剧团组合而成。

1943年,剧院同延安部队艺术学校合并,组成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抗日战争胜利后,又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部分成员组成东北文艺工作第二团。

1949年,进关抵达北京,成立了直属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领导的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第一任院长是廖承志。1952年6月归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1941年,《雷雨》在延安青年艺术剧院首演。该剧编剧曹禺,导演吴雪。

1949年4月16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正式成立,第一任院长是廖承志

1950年,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第一任院长廖承志在剧院小礼堂给全院同志作报告。

《爱国者》是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建院后公演的第一个剧目。

在青艺的舞台上,郭沫若的《屈原》、夏衍的《上海屋檐下》、契诃夫的《万尼亚舅舅》、果戈理的《钦差大臣》等中外名作以及一批贴近时代、贴近民众、反映现实生活的当代剧目被带到了观众面前。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话剧开始了当代历史阶段的演进。

1955年,欧阳予倩、沙可夫、李伯钊、孙维世、欧阳山尊等联名向国务院倡议,以中央戏剧学院导演、表演两个干部训练班中的部分骨干为基础,组建一个示范性的国家话剧院。五位戏剧家的倡议很快被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采纳。

1956年9月16日,中央实验话剧院成立,首任院长是中国话剧事业奠基人之一、著名戏剧家和教育家欧阳予倩

中央实验话剧院的五位创建人——欧阳予倩、沙可夫、李伯钊、孙维世和欧阳山尊,五位戏剧家联名上书后,欧阳山尊在当年的《戏剧报》上发表了题为《我们需要一个新型的、示范性的国家话剧院》的文章,内容是关于创办这个话剧院的一些设想,文章提到:“我们需要一个新型的、示范性的国家话剧院。首先,它必须是新型的才能起到示范的作用。它的新型应该表现在:它是一个严格地按照科学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造方法,亦即史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来进行创造的剧院。在文化水平上是整齐的;在创作方法上是一致的;在戏剧事业上是目标明确,信心充足,毫不动摇的。它的新型也应该表现在它的企业化而不是机关化的组织原则上。”

东城区香饵胡同87号,中央实验话剧院最早的院址。这里也是前苏联戏剧专家为中央戏剧学院举办表演干部训练班的地方,《一仆二主》、《小市民》、《同甘共苦》等三个戏都是在这里排练的。

中央实验话剧院的舞台上,不仅有欧阳予倩、郭沫若、陈白尘等中国戏剧大师的力作,也有大批外国戏剧巨匠高尔基、契科夫、哥尔多尼等人的名著在中国的艺术圣殿中大放异彩。这些汇集了中外古今的名片巨著、经典大戏,让实验话剧院的艺术风格充满了鲜明的实验特色。

1966年,文化部决定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和中央实验话剧院合并,沿名中国青年艺术剧院。

1973年,国务院文化组指示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合并组成中国话剧团。

作为国家级的话剧表演团体在中国历史的重要时刻,率先冲破了文艺“禁区”。

1977年5月,中国话剧团在北京公演了讽刺喜剧《枫叶红了的时候》。该剧堪称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中国话剧舞台的“第一剧”。

1978年,文化部撤销中国话剧团,恢复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中央实验话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三院独立建制。

改革开放的浪潮为中华大地带来了无限机遇,西方各种现代戏剧思潮和流派被再度引入,话剧与文学同步开始了多方位的探索。

五十年间,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现代戏与历史剧并举;中国戏与外国戏交替上演;戏剧大事的名著与新人新作交相辉映;经典传世之作与实验探索的剧目同时容纳;大剧场与小剧场戏剧兼收并蓄……剧目集中体现了戏剧人对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对自己的时代的深刻理解,对人物心灵的深刻剖析,对精神生活的深邃探索。

半个世纪以来,中央实验话剧院早期主张借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经验和民族的演剧传统结合起来,创建我国自己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演剧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剧院开创性地提出实验与探索的宗旨,形成了勇于探索创新的艺术风格。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两家剧院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创作出大批优秀作品,体裁、流派、风格、形式迥然,异彩纷呈,共同构建成绚丽多姿的社会主义戏剧画廊。

2002年4月27日,《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在首都剧场上演出,这是中国国家话剧院组建之后创作演出的首部作品。

21世纪,当代话剧呈现出以主流戏剧为主,实验戏剧与通俗戏剧多元并存、风格多样的格局。主流戏剧、先锋戏剧、 白领话剧等一大批精品涌现。主流戏剧以现实主义美学为主体,整合多种创作方法,以强大的生命力和融合力在整个戏剧构成中占有主要地位。这一时期,中国国家话剧院涌现出一批像《生死场》、《四世同堂》、《大宅门》、《北京法源寺》、《谷文昌》等一大批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

今日之中国国家话剧院,融合了强大的艺术创作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脉传承,汇聚了一批国内最优秀的戏剧艺术家和戏剧管理家,创作生产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获得过戏剧类的几乎所有国家级奖项。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awrui.net/xuexi/zhuanxiang/4369.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鸭先知博客

鸭先知博客是一个记录日常学习的博客网站,然后把每天的学习内容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期待与您共同进步。
  • 文章27099
  • 评论0
  • 浏览8800054
排行榜
随机推荐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