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问题:猜一猜:海洋贝类“砗磲”的得名源于?
本题选项:
A.色泽和用途
B.形状和硬度
正确答案:形状和硬度
出题单位:答答星球
支付宝蚂蚁森林神奇海洋 - 2022年09月15日 - 答案
答案解析:砗磲的名字是源于它的形状和硬度。砗磲表面有四五道很深的沟槽和隆起,古代的人觉得很像马车走过泥疗道路后留下的车痕,当时把这种车痕叫作砗磲,后因其贝壳坚硬如石,在砗磲旁加石字的部首。
砗磲(学名:Tridacnidae spp.):是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的海洋动物。共有1科2属9种,是海洋中最大的双壳贝类,被称为“贝王”,最大体长可达1米以上,重量达到300千克以上。壳质厚重,壳缘如齿,两壳大小相当,内壳洁白光润,白皙如玉。外韧带,通常有一个大的足丝孔。铰合部有一个主齿和 1~2 个后侧齿。外套痕完整,前闭壳肌消失,后闭壳肌近中央。
砗磲全部为热带种,通常以足丝附着在珊瑚礁上生活。为双壳类中个体最大的贝类,其中大砗磲(Tridacna gigas)壳长可达 1 米。砗磲外套膜内有大量的虫黄藻,借助膜内玻璃体聚光,使虫黄藻大量繁殖而作为自身养分,二者形成互利共生的特殊关系。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中国共有 6 种,分布于台湾和南海各岛礁。
砗磲在我国古代已被视为一种宝物,中国使用砗磲有悠久的历史,在一些历史文献中经常可以发现提及砗磲的文字。三国时魏文帝曹丕《车渠椀赋序》就提到:“车渠,玉属也,多纤理缛文。生于西国,其俗宝也。”
砗磲是佛教经典所列七宝之一,早期关于砗磲的传说也相当多。在我国古籍中,也可以找到一些关于砗磲的史料。在汉朝伏胜所著的《尚书大传》当中,便记载了一则关于周文王被商纣王囚于羑里的地方,散宜生用砗磲大贝敬献纣王,赎回文王的故事。
《尚书大传》描述这一事件的原文是:“散宜生、南宫适、闳夭三子相与学讼太公,遂与三子见文王侑里,献宝以赦免文王。”《史记》中也有对这个事件的描述:“吕尚亦曰:吾闻西伯贤,又善养老,盍往焉!三人者,为西伯求美女奇物,献之于纣。以赎西伯。西伯得以出反国。”
西汉《淮南子·道应训》里有对此事最详尽的文字叙述:“屈商乃拘文王于侑里。于是散宜生乃以千金求天袭珍怪,得雏虞鸡斯之乘,玄玉百珏,大贝百朋,玄豹黄罴青鼾,白虎文皮千合,以献于纣,因费仲而通。纣见而悦之,乃免其身,杀牛而赐之。”这里提到的“大贝”据史学家考证就是指砗磲。
砗磲一般生活在热带浅海海域的珊瑚礁环境中,死后在其表面会附着大量珊瑚礁,随着地壳运动,死亡的砗磲下沉到较深的海底,附着珊瑚礁的表面接收大量的沉积物沉降,同时,在砗磲贝壳下沉的环境伴有剧烈的火山活动,大量火山灰散落在贝壳上的珊瑚表面,慢慢形成了一层厚厚的珊瑚岩,从而成为化石。
据《妙法莲花经·普门品》:“为求金银、琉璃、车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在这七种宝石中大家最陌生也最稀罕的宝石为砗磲,它来自深海海域,或少部分因地壳造山运动浮出海面而鲜为人知,因此,它的产量极少而显得非常珍贵。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