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问题:与万宝螺、唐冠螺、大法螺并称为“世界四大名螺”的是?
本题选项:
A.福寿螺
B.鹦鹉螺
正确答案:鹦鹉螺
出题单位:答答星球
支付宝蚂蚁森林神奇海洋 - 2023年03月08日 - 答案
答案解析:海螺中最有名的当属万宝螺、唐冠螺、大法螺和鹦鹉螺,它们并称“世界四大名螺”。鹦鹉螺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和海洋中的“夜游神”。鹦鹉螺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是现存唯一一类具有外壳的头足类动物。
鹦鹉螺(学名:Nautiloidea):是头足纲、鹦鹉螺科的海洋软体动物的通称。共有2属、6种,具卷曲的珍珠似外壳,贝壳最大可为26.8厘米,但成年鹦鹉螺一般都不超过20厘米。
大脐鹦鹉螺(Nautilus macromphalus)是鹦鹉螺家族中体形最小的属种,一般只有16厘米。外壳由许多腔室组成,外套位于外壳内。各腔室之间有隔膜隔开;鳃2对;具63-94只腕,但无吸盘;眼简单,无晶状体;无墨囊。壳薄而轻,呈螺旋形盘卷,壳的表面呈白色或者乳白色,生长纹从壳的脐部辐射而出,平滑细密,多为红褐色。整个螺旋形外壳光滑如圆盘状,形似鹦鹉嘴,故此得名“鹦鹉螺”。
鹦鹉螺基本上属于底栖动物,平时多在100米的深水底层用腕部缓慢地匍匐而行。也可以利用腕部的分泌物附着在岩石或珊瑚礁上。通常夜间活跃,日间则在海洋底质上歇息,以触手握在底质岩石上。生活在海洋表层一直到600米深,适应不同深度的压力。鹦鹉螺是肉食性动物,食物主要是小鱼、软体动物、底栖的甲壳类、特别以小蟹为多。
分布于热带印度洋——西太平洋珊瑚礁水域。鹦鹉螺已经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但外形、习性等变化很小,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和古生物学等方面有很高的价值。在仿生科学上也占有一席之地,1954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在美国格罗顿下水。
海螺中最有名的当属万宝螺、唐冠螺、大法螺和鹦鹉螺,它们并称“世界四大名螺”,具有相当高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万宝螺
万宝螺是属于鬘螺科的螺类,万宝螺是该属螺类中最具观赏性的,万宝螺产地比较广,大多生成于太平洋及印度洋的热带区域内的珊瑚礁周围。
唐冠螺
唐冠螺(学名:Cassis cornuta):是大型海螺。贝壳大而厚重,长和高都可以达到30厘米,灰白色到金黄色,具金属光泽,形状象唐代的冠帽,因而得名。螺旋部低矮。肩部有5-7个角状突起。内、外唇扩张,呈桔黄色的盾面。外唇内缘有5-7个齿。这种软体贝类动物通常螺塔低,贝壳膨胀,体层丰满,一般具有结节、肋或纵胀肋。雌雄形态有别,喜栖息于砂底。大多数以海胆为食。因其内唇扩张如帽缘,体形如唐朝僧人的帽子而得名。足的背后有一个由足腺分泌而成的厣,当身体缩入壳内后,可用厣完全关闭壳口。
主要分布于世界暖水海域,贪食双壳类软体动物,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南海、台湾都有分布,常栖息在低潮线下。
大法螺
法螺(学名:Charonia tritonis):也称大法螺。贝壳大。壳高351.0毫米,壳宽170.0毫米。螺层约10层。缝合线浅。螺旋部高,尖锥形,顶部常磨损。体螺层膨圆。每层具宽大光滑的螺肋和纵肿肋,肋间有细肋。缝合线下方的螺肋具结节突起。壳呈黄红色,具黄褐色或紫色鳞状花纹。壳口卵圆形,内桔红色。外唇向外延伸,具成对齿肋和褐色条纹;内唇有褐色条纹的褶襞。前沟向背方弯曲。肉食性壳类。
法螺喜欢栖息在海藻繁茂的岩石和珊瑚礁上,过附着生活,喜欢吃海参和水螅。多在春、夏季进行繁殖。主要分布于印度洋、新西兰、菲律宾、日本等地。
鹦鹉螺
鹦鹉螺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和海洋中的“夜游神”。鹦鹉螺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是现存唯一一类具有外壳的头足类动物,曾经称霸过奥陶纪海洋。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被誉为科幻小说的鼻祖。这部书描绘了一艘奇怪的潜水艇,航行了两万里的旅程,船长给它取名为“鹦鹉螺”号。
在我国,李白的《襄阳歌》中有“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的诗句。
鹦鹉杯又名海螺盏,是用鹦鹉螺制作而成的纯天然的酒杯。出土于东晋南京王兴之夫妇墓的鹦鹉杯,壳外用铜边镶嵌,两侧装有铜质双耳,螺内自然形成的水车轮片状的齿,可以储存酒,构思精巧,造型独特。
河南省偃师市杏园村的一座唐墓也出土了这样一个鹦鹉杯。鹦鹉杯由于其回归自然的情趣,在我国古代尤其是唐宋时期颇得嗜酒者的喜爱,骆宾王、卢照邻和陆游的诗句中都曾提到过它。
自古,鹦鹉螺就以它令人炫目的美丽让人发出由衷的赞美。它的构造也颇具特色,呈螺旋形,外表光滑,灰白色,后方间杂着许多橙红色的波纹状。
被截剖的鹦鹉螺,像是旋转的楼梯,又像一条漂亮的百褶裙,是造物的奇迹,因此得到东西方的一致青睐。西方人模仿鹦鹉螺排水、吸水的上浮、下沉方式,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蓄电池潜艇和第一艘核潜艇,它们都被命名为“鹦鹉螺”号。数学家们更着迷于鹦鹉螺外壳切面所呈现的优美的螺线,鹦鹉螺的螺旋中暗含了斐波拉契数列,而斐波拉契数列的两项间比值也是无限接近黄金分割数的。艺术家们则从美妙的螺旋线和完美的黄金分割比例中寻找到了更多的灵感。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