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问题:古代哪个称呼指的是从事翻译工作的人?
本题选项:
A.司寇
B.通事
正确答案:通事
题目来源:答答星球
支付宝蚂蚁新村小课堂 - 2023年01月01日 - 答案
答案解析:在古代,通事常用来指翻译人员,主要负责交接往来、朝觐聘问和沟通信息,承担语言翻译和文书译写职能,也是官民互动、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桥梁。司寇是中国古代主管刑狱的官名。
通事,翻译官吏。五代时契丹置,以熟习汉俗、精通汉语之人为之。金、元诸官署多置,掌诸民族及外国语言之通译。金制经三考者秩从七品。元亦称“怯里马赤”。明初置于通政使司,后改隶太常寺(翰林院)四夷馆,鸿胪寺设外夷通事。清初分隶礼部会同馆、翰林院四译馆,称朝鲜通事官。顺治十四年(1657)置员外郎品级通事一员,掌会同馆印,寻省,乾隆十三年(1748),二馆并为会同四译馆,隶礼部,定置通事八员,正六品、正七品各二员,正八品四员。鸦片战争前后,担任中国官商与外国商人之间联系的译员并为外商代理某些临时性业务者,亦称通事,地位仅次于行商,由海关监督委派,领有专门牌照,代表政府向外商宣示法令,稽查外商违制行为,为外商代办若干业务。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