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问题:猜一猜:古代典当行的职员曾经叫什么?
本题选项:
A.典试
B.朝奉
正确答案:朝奉
题目来源:答答星球
支付宝蚂蚁新村小课堂 - 2023年02月21日 - 答案
答案解析:“朝奉”作为官阶时,指的是宋代的朝奉郎、朝奉大夫。作为民间称谓时,狭义上指典当行的职员或管事人,广义的泛指徽商及士绅。“典试”则是“主持考试”之意,与典当无关。
宋朝官阶有朝奉郎,朝奉大夫,明、清则常称盐店、典当店员为朝奉,亦有地方用以称乡坤。后来徽州方言中称富人为朝奉。苏、浙、皖一带也用来称呼当铺的管事人。
1、“朝奉”起源
秦代有“朝请”,汉代有“奉朝请”,意思是“逢朝会请”,即每逢上朝便应召议事,并不实指某个官位。秦汉时期的三公贵戚、皇室诸侯等身份尊贵的大多是“奉朝请”。
宋朝时有了“朝奉”这个称呼,宋初设置了“朝奉大夫”和“朝奉郎”两个官职,分别为五品和七品文散官名,只是一个荣誉称号、领取一定俸禄,并没有固定职务,当文官系统出现空缺时可进行替补。到宋神宗元丰改制时将“朝奉大夫”和“朝奉郎”两个官名进行了修改,从此“朝奉”在古代官场消失。
2、徽商与朝奉
现在徽州地区上了年纪的人或者当铺行业提起“朝奉”都会知道是“徽州朝奉”,也就是当铺的掌柜,在历史的发展中“徽州朝奉”又是怎样成为如此具有地域特色、行业特色的职业呢?
(1)、称呼由来。据说在宋太祖赵匡胤率兵评定徽州时,当地人民箪食壶浆,夹道相迎。赵匡胤十分感动。对大家说:“多谢汝等朝奉!”意思是说多谢大家的欢迎和礼物。但徽州人却十分聪明的“误”以为皇帝亲封他们为“朝奉”,人人以“朝奉大夫”自居。沿袭至今,徽州人依然称自己的爷爷为朝奉。
(2)、“徽州朝奉”。受到古代重农抑商的思想及统治政策影响,徽州从商的人也更喜欢别人称自己为“朝奉”而不是“东家”或“当家的”。随着徽州人经商的足迹越走越远,“徽州朝奉”的称号也逐渐被各个行业、各个地区的人所了解,到明朝末期,人们已将徽商统称为“徽州朝奉”。徽州人什么生意都做,但最拿手的还是开典当,在这门行业中有“无典不徽”的说法,由于各地大多数的当铺都是徽商所开,人们逐渐习惯了一进铺门开口就叫“朝奉”,后来朝奉索性成了当铺掌柜的统称。
3、“大朝奉”
当铺要鉴别各种各样的物品,并对其做出恰当的估值,这就考察一个人的眼力、阅历、知识等多方面的能力,而“大朝奉”则是当铺中最有话语权的人,如果是价值较高、年代久远或者新奇罕见的物件进了当铺是要经过“大朝奉”把关鉴定,才能确定物件的典当价值的。
虽然现代社会“徽州朝奉”的称呼已渐渐被人遗忘,但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的。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