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问题:猜一猜:成语“退避三舍”中的“三舍”是多远的距离?
本题选项:
A.九十里
B.三十里
正确答案:九十里
出题单位:答答星球
支付宝蚂蚁庄园小课堂 - 2025年08月05日 - 答案
答案解析:“退避三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舍”是古代行军的路程单位。春秋时期,军队每行军三十里便停下来休整,称为一舍,三舍即九十里。晋楚两国交战时,晋军主动退让九十里,以此彰显晋文公的守信与诚意。
一、“舍”作为古代行军单位的定义
“舍”是春秋时期军队行进中的计量单位,一舍等于三十里。古代军队每日行军的距离通常以“舍”计算,既为保持士兵体力,也为便于安营扎寨。晋文公为兑现对楚王的承诺,主动退兵三舍(即九十里),既展现了信义,也为后续战役争取了战略优势。
二、古代度量与现代单位的换算差异
春秋时期的一里长度与现代不同。据《周礼》记载,一里约合1800尺,按周尺(约19.9厘米)计算,一里约为357米,三舍九十里则约32公里。但后世通常采用“一里=500米”的简化换算方式,故三舍被表述为45公里。这种差异源于不同朝代度量标准的演变。
三、典故背后的历史背景与意义
晋文公流亡期间曾受楚王礼遇,承诺“若两国交战,晋军必先退避三舍”。城濮之战前,晋文公践行诺言,表面示弱,实则诱敌深入,最终以少胜多。这一行为不仅巩固了晋国霸主地位,更将“退避三舍”升华为中国文化中守信与韬光养晦的象征。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