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问题:在目前已知的中国画史上,最早运用“传神”评价美术现象的是____。
本题选项:
A.谢赫
B.顾恺之
C.陆探微
正确答案:顾恺之
题目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题单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拓展阅读:
在目前已知的中国画史上,最早运用“传神”评价美术现象的是顾恺之,“传神论”是顾恺之针对人物画提出的绘画理论,在当时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中,人物画占主要位置,而人物画的轮廓都是以线条勾勒,故很注重线条的运用,但更注重的是对人物形象的表现,以及最重要的是对人物神态的表现。
顾氏提出的传神的要求,就是针对人物画的。他认为但凡是一幅好的绘画,都是要表现出人物应该具有的神情动态的,他还认为画手比较容易,画眼睛非常难,所以他十分重视人物的眼神,他说传神写照,就是要表现在眼睛上。但是传神写照除了表现眼神之外,其实顾恺之还说了许多表达传神的方法。
如他通过变形来传神,如给人画像,在其容貌上加三毛;通过势态来传神,传神其实就是要表现出人物的精神面貌来。以下将从人物画中的表现进行分析,探讨“传神论”在人物画创作中的不同表现。
中国的工笔人物画历史悠久,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了成就,到了隋唐就已经盛行了,再到两宋就非常成熟了。
但是明代末年开始,随着西方绘画技法的传入,中西的绘画相互融合,使得工笔人物画创作,在要求上注重造型的准确度外,还要保持线条的流动及诗情画意的内容。
随着工笔画的发展,到了当代,工笔人物画在技术手法,表现形式,风格式样的创新中,呈现出了新的面貌。将中国传统的工笔人物画中的渲染、勾勒以及表现平面的装饰性风格,和西方的写实主义及意境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国当代工笔人物画。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顾凯之根据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创作的《女史箴图》,今现存的此图共有九段内容,其中只有四段才是有故事情节的,其余的都只是箴文。
这幅作品,是魏晋时期典型的工笔人物画。此画的主要内容题材,是画一些生活在皇室中贵妇的平常生活,此画的意义,就是要展现出那些贵妃的神情动态、气质特征。
卷中的人物形象是用线来造型的,这是顾恺之对战国时期的高古游丝描技法的发展,使得出现的线条有如像春蚕吐丝一般。此卷主要以故事情节展开,顾恺之着重的描画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
此段故事讲的是,汉元帝同后宫佳丽美人幸虎圈看斗兽。突然有一黑熊跳出圈中,眼看就要跑到殿旁,殿周围的人都被吓着逃跑了,只有一名叫冯婕妤的妃子,挡住站立在黑熊面前。幸好最后士兵将熊杀死。
随后皇帝就问名叫冯婕妤的妃子,为什么会去挡熊?冯婕妤回答说:“我怕黑熊跑到您的面前,所以必须要挡住它。”汉元帝听后大加赞叹,对冯婕妤更是敬重有加。这就是此段故事情节的一瞬间。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