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问题:中国考古第一个以遗址地命名的考古学文化是____。
本题选项:
A.龙山文化
B.仰韶文化
C.马家窑文化
D.红山文化
正确答案:仰韶文化
题目来源:暂无
出题单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考古大会》节目组
拓展阅读:
仰韶文化对于中国考古学意义非凡——这是中国考古第一个以遗址地命名的考古学文化,这种命名方法后来也成为中国考古学文化命名的通则。
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一个重要的文化发展阶段,也是我国延续时间最长的考古学文化。
1921年4月,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到河南省三门峡市仰韶村考古调查,采集到一些石器和陶片,他由此判断这里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1921年10月至12月,安特生与多名中国工作人员在仰韶村进行正式考古发掘,获得大批珍贵文化遗物。
仰韶村考古后,考古队在三门峡市渑池县西庄村、不召寨、杨河村,以及荥阳市秦王寨、池沟寨、牛口峪等地进行调查或发掘,又获得大批文化遗物。
1921年10月,仰韶村遗址的发掘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考古学界由此开始对中国新石器时代进行了解和建构。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后岗发现了彩陶、黑陶、灰陶,它们所代表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文化存在地层叠压关系。考古学界发现,仰韶村遗址中包含有后来的龙山文化遗物,从而确立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两大文化体系。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陕西西安市半坡遗址、河南三门峡市庙底沟遗址等多个标志性遗址被发掘,明确了仰韶文化存在半坡、庙底沟两种类型,同时从庙底沟遗址中,确认了仰韶文化发展为龙山文化。
20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技术进步大大推动了考古学的发展。仰韶文化的聚落形态、生产工具、制陶工艺、墓葬制度、人类体质形态等专题研究均取得重要成果。
进入21世纪,沉寂多年的仰韶文化考古又取得一系列重要发现。
河南巩义市双槐树遗址现存面积117万多平方米,是至今发现的最大仰韶文化遗址。
郑州市青台遗址内有4条环壕,居住区、墓葬区、祭祀区、作坊区划分明确。
河南、陕西和山西的交界地带,发现了多处面积近百万平方米的特大型聚落遗址、四五十万平方米的大型聚落遗址、约20万平方米的中型聚落遗址、10万平方米以下的小型聚落遗址,呈现出多层级区域聚落结构……
100年来,中国考古学界多次进行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发现仰韶文化遗址数以千计,主要分布在河南、陕西、山西,远及青海、湖北、河北、内蒙古等地。
仰韶文化遗址主要分布于河南、陕西、山西三省交界地,以及渭河流域,这里同时存有大量关于黄帝、炎帝的古史传说,仰韶文化与中华人文始祖黄帝或有着密切关系。
考古学界认为,以仰韶文化为主体的中原文化为后来凝聚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打下重要根基,称仰韶文化为文化上的“早期中国”。
大量多层级聚落遗址显示,仰韶文化已出现平民、显贵、首领或“王”的社会阶层差别,呈现“金字塔”型社会结构,具有“古国”的非凡气派。
仰韶文化中晚期出现了社会复杂化现象,开启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进程。想要更全面揭开仰韶文化的面纱,考古学界任重道远。
仰韶文化,因最早发现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它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一支重要考古学文化,在中国史前社会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仰韶村遗址的发掘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
仰韶文化涉及我国多个省区,距今约5000年到7000年。它覆盖范围广,延续时间长。虽然时间久远,但我们仍能从考古学发现中,看见那个时代仰韶文化闪动的光芒。
考古学家说,仰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根主脉”,研究表明,仰韶文化之中孕育了诸多华夏文明的核心基因,仰韶文化在中原地区的发生、发展和繁荣壮大的过程也正是华夏民族从“农业起源”到“城市革命”的早期文明化进程。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