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问题:化学武器是一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它是利用化学物质的毒性以条伤有生力量的各种武器和器材的总称。化学武器最早的大规模使用发生在____期间。
本题选项:
A.第二次世界大战
B.第一次世界大战
正确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
题目来源:《国防科技奥秘》(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版)
出题:“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拓展阅读:
化学武器是一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它是利用化学物质的毒性以条伤有生力量的各种武器和器材的总称。化学武器最早的大规模使用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化学武器早在1915年期间就被多次大规模地使用。
1915年4月22日,西线战场比利时境内伊普尔防线上,德军施放了氯气,这就是震惊世界的伊普尔之雾,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现代生化武器由此登上战争舞台,给世界人民留下阴森可怕的回忆。
德军在比利时伊普雷战场部署了5730只装有168吨光气和氯气钢瓶掷射器。当天下午17点,借助一阵微弱的东风,被释放的气体形成了一朵暗绿色的云团,漂向法国兵团,迫使对方放弃战壕并向后撤退了7公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首先使用了装有光气和氯气的钢瓶,开创了现代毒气大规模应用于战场的先河。
整个一战期间,交战双方大约使用了40多种化学气体,造成10多万人死亡,130万人受伤。造成伤亡的最主要化学武器是氯气、光气和芥子气。一战是人类最无人道的战役之一。
化学武器的大规模使用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最著名的是伊伯尔毒气战,1915年4月22日,在比利时的伊伯尔地区,德国军队与英、法联军正在对峙。下午6时零5分,沿着德军战壕升起了一道约一人高、6千米宽的不透明黄白色气浪,被每秒2~3米的微风吹向英、法联军阵地。一种难以忍受的强烈刺激性怪味扑面而来,英、法联军士兵们惊慌失措,有人开始打喷嚏、咳嗽、流泪不止,有的窒息倒地,顿时阵地混乱一片。许多人丢下枪支、火炮,纷纷逃离战场。跟进在云雾后面的德军,没有遭到抵抗一举占领了英法联军阵地。这次德军对英法联军的化学毒袭,用了16000只大号吹放钢瓶和4130只小号吹放钢瓶共施放了180吨氯气,使英法联军15000人中毒,其中5000人死亡,被俘5000人,损失火炮60门。从此,交战中的英、法、美等国也相继使用各种化学武器,规模变得越来越大。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交战国使用的毒剂达45种之多,重量12万5千吨,约130万人受伤害。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先后在我国13个省78个地区使用毒剂16000多次。由于当时防护条件差,受到较大损失。如1941年8月,日军围攻我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时,用毒剂杀害我抗日军民5000多人。同年10月,日军为了夺取被中国军队收复的宜昌,大量使用芥子气,使1600人中毒,死亡600人,迫使守军撤出战斗。此外,日寇还曾在我太原、宜昌、济南、南京、汉口、广州等地建立了毒剂或化学武器工厂。据战后清查,仅分散在东北三省尚未使用的日军各种毒剂弹就有270余万发,还有大量毒剂钢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前苏联和美国争先接受德国生产化学武器的设施和专家,积极研制和储备各种新型毒剂,到上世纪50年代,研制出了毒性更大的神经性毒剂和失能剂。
1950年~1953年,美军在侵朝战争中,多次使用化学武器,品种达17种之多。规模较大的一次是1951年5月6日,美军B-29轰炸机,对朝鲜南蒲市投掷了光气炸弹,中毒者达1379人,死亡480人。
1962年~1970年,美军在侵越战争中,曾把越南南方作为化学武器试验场。在越南南方的44个省,使用了西埃斯7千吨,植物杀伤剂12万吨,用毒700多次,染毒面积占越南南方总面积的30%以上,使130多万人中毒。同时,使农业生产遭到了破坏。
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两伊(伊朗、伊拉克)8年战争中,也使用了大量的化学武器。据1988年4月伊朗向联合国提出的指控报告统计,伊拉克军队对伊朗军队共使用化学武器241次,其中100次有中毒人数的统计,伊朗共有44418人中毒,使用的毒剂有芥子气、神经性毒剂、路易氏气、氢氰酸等毒剂。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南联盟的空袭,虽然没有使用化学武器,但对多个化工厂的袭击,造成的化学污染同化学袭击没什么区别。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